这个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学大咖,当年差点没考进高中
2020-09-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在中国有机化学界,刚刚获得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殊荣的游书力无疑是中青年科学家中的佼佼者,有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位学霸,当年差点没考进高中。

  “阴差阳错”学了化学  

游书力现在的身份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但是,他小小的办公室长沙发前,放的不是茶几,而是一张会议桌。

“因为我经常要跟团队开会讨论课题。”游书力笑着说。走上领导岗位后,他用于科研的时间减少了,所以必须争分夺秒。

长期从事手性催化研究的游书力,提出“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新概念,开发出多个原创手性配体,其中十余个已实现商品化,发展系列手性催化新反应,可便捷高效地合成多种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其成果被多部教材和专著收录并被国际同行广泛应用。发表论文300余篇,被引用17800余次,H-index为78,主编英文专著两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

“其实,我读的初中不算太好,中考时还差点没考进高中。”游书力回忆起自己在河南老家求学时的往事:读初中时,身高才一米四,什么都没长开,中考时,他“擦着边”进了高中。进高中后,喜欢打篮球,大脑随着身高“开窍”了,很快便成了“学霸”。

说起自己的化学启蒙,游书力要感谢他就读的初中。“我们农村两三个村一所初中,条件也是比较差的,但是我们化学老师居然还给我们凑了好几个实验,还让我们动手玩。”游书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做钠的实验,将钠往水里一扔,观察它跟水起的反应,结果砰一声,让游书力对化学产生了兴趣。

上高中的时候,游书力被老师催着去参加了奥林匹克竞赛。市里的摸底考试,他考了第一名,但是因为没有接受过实验训练,在省里拿了二等奖。高考时,是哥哥帮着报志愿的,学化学的哥哥,给弟弟填报的都是当时的热门专业:南开大学国际金融、计算机专业。

但是拿到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发现,那是一个化学系的通知书。后来听说因为他的英语分数不是特别高,但是档案里有一个化学奥林匹克二等奖,学校觉得他可能在化学方面更有天赋。于是,游书力愉快地接受了调剂,“阴差阳错”地学了化学。

  最欣慰“子承父业”  

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游书力被保送到中科院有机所来到了上海,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戴立信院士。戴院士总是教育他的学生:“你们要争世界冠军,哪怕做一个反应也行,做一个试剂也好,要做成一个世界上最好的。”

在有机所读了5年硕博后,游书力去了美国做博士后,希望能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两年半后,他进入诺华的一个研究所做制药。在那里工作的两年,不光是攒了钱在上海买房子,更让他明白了做有机化学如何跟药物研发进行对接。

在美国工作两年后,游书力回到了上海,加入了有机所。跟大多数中国科学家一样,游书力也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戴老师是个老党员,我也在研究生期间就入了党。”游书力坦言,老师戴立信对自己的影响特别大,“我的人生从来就没有留在美国的选项。”

有人问游书力既然在美国可以赚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回来?“我回国后,我太太在美国多待了一年,当时她问我每个月工资拿多少钱,我说肯定够用,其实我一直没有告诉她,我开始几个月拿的人民币的数字还没有我在美国拿的美金高,但我觉得这不重要,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回国后,游书力在科研上突飞猛进。1975年出生的他,已获得过2015年英国皇家化学会默克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创新奖、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第十六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及首届科学探索奖。目前担任Chem. Sci.等杂志副主编、国际均相催化会议组委会成员、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

如今,他培养的研究生也已经有3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人入选“百人计划”。

“我们有机所一直让年轻人一回来就知道怎么去做科研,怎么去带研究生,我自己也是受了戴老师很多影响,在生活中把团队当成家人和朋友。因为我会想,我儿子读研的时候,也需要好老师带教。”令游书力欣喜的是,儿子“子承父业”也选择了化学专业。

“儿子从小到大,我都不刻意去影响他,希望让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他考进上海大学后,第二年才定专业,前两天他告诉我,他决定学化学。”对此,游书力颇有几分欣慰,“我跟儿子说,我很欢迎,因为这也算是一种传承,至少说明爸爸做化学在他的心目当中还是一个比较正面的形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