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与古籍打交道的人,在“师带徒”中实现新老传承
2020-09-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马步青/文 通讯员 陈晓媛 陈炼/图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举办全国首届学员结业、新学员拜师、赵嘉福先生古籍保护从业六十周年暨复旦从教六周年纪念会、传习所人才培养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这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设立以来首次举行结业仪式,并以专家座谈和研讨会形式,携手学界和行业专家探讨传习所“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推进古籍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古籍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复旦大学传习所成立五年以来,聘请了古籍修复、木版水印、书画装潢、鸟虫篆刻等各方面导师,以“师带徒”形式进行古籍修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此次结业的第一期学员沈喆韡是一名85后,2012年进入复旦图书馆工作,进馆就是学做古籍修复。“我本科学的是环境科学,但是我对古籍修复专业很感兴趣。”在复旦成立传习所后,沈喆韡和喻融,叶倩如三位馆员有幸拜童芷珍和赵嘉福两位大师为师。

沈喆韡坦言,这个拜师对她来说意义重大,传习所成立给了大家这个很宝贵的机会,系统学习古籍修复、石刻传拓、拓片装裱,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练技艺。

2017年的时候,沈喆韡参加了上海举办的一个古籍修复竞赛,斩获二等奖,她还和喻融、叶倩如其他两位学员还为复旦校内比较有纪念的石刻进行传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马步青/文 通讯员 陈晓媛 陈炼/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