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生命故事书,让孩子们守护爷爷奶奶的记忆
2020-09-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一周年的日子。说起“认知症”“阿尔茨海默”,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中老年人”。但在虹桥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却是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通过学习认知症知识,记录长辈的生命故事,守护起了爷爷奶奶的记忆。在虹桥、洋泾、塘桥、新虹等街道,认知障碍的科普教育也结合着敬老教育也走进了大中小学。

记者获悉,每次科普活动后,孩子们将获得一项特别的作业——《生命故事书》。这是一本设有长者个人相关问题的手账本。孩子可以按照里面的问题,和老人一起翻看拼贴老照片,运用文字和图画,共同记录老人的人生轨迹。

翻开一本《生命故事书》,可以看到里面有孩子们需要采访爷爷奶奶的作业内容。他们需要通过访谈获得老人童年的故事(包括出生、长大的地方;上的第一所学校;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等);工作情况(包括第一份工作、获得的荣誉或成就等);家庭(与另一半认识的经历、最幸福的事情等),还包括喜欢的食物、运动、歌曲、电影、电视节目、书等等。

“我们希望让年轻一代真正参与到守护记忆的行动中。这些《生命故事书》不仅会成为老人和家庭宝贵的财富,倘若有一天老人得了认知障碍,这些信息也将为个性化照料提供线索和支持。”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总干事费超告诉记者,这款由社工开发设计的充满互动性的科普课堂、少儿版卡通科普手册,将认知障碍的相关知识及友好理念传递给孩子们。

除了理解爷爷奶奶的身体感受,社工小姐姐还会带大家一起重新认识身体的总司令——大脑,以及“认知症”这个“记忆橡皮擦”。 小朋友们大多没听说过“认知症”,但听说过“老年痴呆”。在活动中,社工小姐姐会用“自己不喜欢的绰号”作比喻,引导孩子们改变说法,踏出成为“认知症好朋友”的第一步。

 ═ 链接 ═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超过30万。因此,社区中认知障碍长者及其家庭对于相关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日渐显现。

据市民政局介绍,上海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初显成效,参与试点的28个街镇中,有27个街镇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民政局同时宣布,第二批试点即将正式启动。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将全市绝大多数街镇建设成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并最终建立“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的上海模式与上海标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