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昆话剧道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020-09-2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牡丹亭》剧作者汤显祖曾在明万历十九年去过澳门,还跟利玛窦相遇,有过一次中西文化的深度碰撞……这段结合史料后的演绎成为创作者的“宝藏”,也成全了上海和澳门戏曲界联合创作的昆话剧《梦影·牡丹亭》。该剧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瑜音阁连演三天。京剧届的“流量王”瑜老板在她的专属古戏楼搭台唱戏,演一出融汇昆曲和话剧的舞台剧,并将结合影像和新媒体灯光技术带来一场文化交融、似梦还真的视听盛宴。

在昨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创作者们透露了如何挖掘出这段尘封历史的“缘分”,这也成为了剧目创排的原点和亮点。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因上《论科臣辅臣疏》抨击朝政,激怒当道而被贬黜,十月下旬抵达广州,此后乘船访游澳门。澳门的瑰丽奇异及华洋杂处之风,给汤显祖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澳门的这“一段缘”,不仅让汤显祖留下颇多吟咏诗文,还在不久后创作的《牡丹亭》剧本中留下了鲜明印记。澳门访游拓展了汤显祖创作的文化视阈,甚至在创作柳梦梅这一人物时也带上了这段岭南际遇的影子。据考证,《牡丹亭》也是最早出现澳门风光的中国戏剧作品。

这段“机缘”也促成了澳门、上海戏曲界的首次合作。该剧的出品人和编剧李卉茵成长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门,自2005年,在澳门文化局艺术节开幕式上,欣赏到白先勇先生带来的青春版《牡丹亭》的那一刻起,李卉茵就被昆曲艺术深深吸引,自此学戏、演戏,并身体力行地走上了昆曲推广的道路。《梦影·牡丹亭》的创排,也正源于她的这份初心,找到旧时光里传统昆曲艺术与澳门本土的连结,正是昆曲在澳门当地传播的一个良机。她表示,当她细读《牡丹亭》文本,发现柳梦梅和香山岙(今澳门)有所关联的那个瞬间,她感到灵魂深处的战栗和莫名的感动。

《梦影·牡丹亭》,撷取《牡丹亭》传统演出的经典段落,将昆曲水磨腔的缠绵之美以全新的形式带到观众眼前。剧目风格古典唯美,光影梦幻。该剧的编剧之一,95后青年编剧曹蕴祺表示:“这部戏关于一次游历,一场奇遇。《牡丹亭》中杜丽娘一梦而亡,又还魂复生,因此汤显祖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汤显祖在香山岙(今澳门),遇见了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经历了生死,探知了世界与天地,本就是一次传奇的经历。汤显祖的所见、所感,也如梦一场,他的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呢?”

这一次,京剧演员王珮瑜并没有出现在演出阵容里,但她现场讲述了结缘这部戏的渊源。她曾经出演过昆曲《阴骂曹》,在京剧行话里有一句叫“学昆曲是上枷板的事”,昆曲表演非常繁难,但习练者最终总会被它的精巧高雅所征服。可以想见,非遗与创新结合,在古戏楼里演绎这样一部多媒体跨界作品,自然也符合瑜老板多年来的价值主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