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矛盾怎么解、民生建议怎么提?研讨会开到群众“家门口”
2020-09-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今天下午,由国家信访局信访理论研究(上海)基地、上海市信访办、上海市信访学会、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主办,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律师协会协办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在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举行。在这场开到老百姓“家门口”的研讨会上,基层干部、小巷总理、社区群众与社区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思想碰撞、互相启发,共同为吸纳民智民慧、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提供“最接地气”的方案。

  “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融入社区“微治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握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发挥街镇、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市信访办主任、信访学会会长王剑华强调,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为群众而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满意,信访工作融入社区“微治理”,要持续完善“家门口”的信访服务体系建设,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

王剑华指出,源头治理的重心、办法、活力都在基层,信访工作的创新、转型,要不断向服务型、合作型、建议型、“家门口”发展,让家门口信访服务真正好用、管用,符合人民所思所盼,符合基层所需所愿,在赋能基层、服务群众中提升信访工作治理效能。

  “下沉式”信访机制化解基层矛盾  

作为全市8个中心城区中第一家创建成功“人民满意窗口”的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嗣全说,截至8月底,街道全面推广信访“民意直通车”服务矩阵,有效形成川北辖区1个街道、3个中心、3个驿站、22个居委“家门口”信访工作服务体系,引导居民通过网络就能反映诉求,街道信访窗口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量减少20%左右。

在全面推广信访“家门口”服务后,如何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模式,沈嗣全认为有三点需要深入思考:一是如何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提高问题解决、协调的便捷性;二是如何整合各方资源,畅通信访办理渠道;三是如何推行激励机制,打造优秀的信访代理队伍。

居民代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的崔艳秋表示,当下,有问题找居委,已经是很多老百姓的习惯性选择,“下沉式”的信访机制建立将充分发挥基层化解矛盾的优势,让老百姓的情绪在第一时间就得到及时的疏导,让老百姓可在家门口就近、及时提出问题,获得熟悉、温暖的调解和处理。很多居委干部善于聆听,调节过程中大哥、大姐、阿姨叫个不停,“熟人文化”疏通了情绪,缓解了矛盾冲突,放宽了预定“想要结果”的尺度,能更好地促进社区的依法治理、和谐共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