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校长叶青:学会厚重,为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积攒后劲
2020-09-28 上海

学会厚重,为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积攒后劲

——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 叶青教授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松江校区的大草坪上举行华东政法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对来自国内外的4291名本科和1918名研究生新同学加入华东政法大学大家庭,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你们经历了史上最揪心的高三复习、最严峻的高考以及湿热漫长的暑假,现在走进了“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你们2020级同学太不容易了!欢迎你们来到华政!

同学们,你们当中,有来自湖北的22名本科新生和45名研究生新生,我想对这些同学说:你们和你们的家庭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出了非比寻常的贡献,光荣属于英雄的湖北,光荣属于坚强的你们!请一定要把这份顽强和韧劲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下去!我建议,大家一起鼓掌向这些同学致意!

同学们,你们当中,今天还有14位寿星,他们是:法律学院的张智渤、周笑安,刑事法学院的余若暄,外语学院的徐禧延,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陈荣锟、文际川,知识产权学院的柳姝怡、王盈盈,文伯书院的王佳喜、王姝瑾、庞荣杰,商学院的俸晓瑜以及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的陈湘琳、郑天茗。祝你们生日快乐,记住今天这个生身和学业的“双重生日”!

同学们,少年多壮气,奋烈自有为。曾经在有的人眼里“90后”“00后”是长不大的孩子,经不住风浪,挑不起大梁。然而,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你们的师兄师姐们都带着华政人骨子里那种特有的“厚重”气质,激昂着自己的青春,散发着温暖的光热。他们或是担任抢救生命的战斗员,或是疫情防控的社区宣传员,又或是交通道口、村口的守门员,亦或是物资运输的勤务员……他们用坚定的信念映照着华政人迎难而上、挺拔而出的青春担当。我认为,这就是华政人的“厚重”!

同学们,你们报到时可能已经看到了修葺一新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宿舍、呱呱坠地的第三食堂、满脸笑容的迎新志愿者,其实这些都是疫情以来学校学工、教务、后勤、基建、保卫等单位的老师们数个月坚守岗位、不懈奋斗的结果,全校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都在努力,把学校软硬件环境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乃至于更优状态,这一切都是为了把最好的学习环境,留给迎接刚刚担过人生第一次重担的2020级新同学。我想,请大家带着这份华政园“厚重”的祝福,快乐地在这里度过学习时光。

同学们,作为你们的师长,更作为一名1981级的老华政人、一个学校发展历史的亲历者,我想告诉大家,从39年前我自己入学报到那天,亲眼所见的华政园大草坪上顶顶帐篷起,华政以人为本、善待师生、不等不靠、勤俭办校的初心就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让我感动至今。1980年司法部要求学校扩招,但是当时校舍严重不足,副院长李润玉就从徐州大屯煤矿租借了五顶大帐篷,校领导以身作则,与党政工团等部门一起搬进帐篷里办公。从此,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教育为本、人才至上、乐于奉献、关爱师生、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帐篷精神”,就成为“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华政精神的现实写照,更成为学校治校育人、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这份华政情的“厚重”,请大家珍惜!

有人讲现在是信息时代、快餐经济、流量社会,很多人外表浮华、内里轻佻,初次见面让人眼前一亮,长期交往和观察下来却感觉腹中草莽,这就是因为轻浮的人缺乏积淀,不够厚重,没有发展后劲,在言行表现和人际交往中渐渐就露了马脚。下面,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厚重”的理解,大家在大学里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变得厚重。

一是要锻炼理性,保持德性,让品性变得敦厚、稳重。

品性的形成来自于生活点滴,人生其实就处在运动着的理性之中,因此培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一直也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在面对纷纷扰扰的谣言时,要做到学会甄别,不信不传,大胆假设,小心论证。面对五彩绚烂的大学生活,要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卫生习惯,找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华政“十二时辰”学习生活规律。面对亲友同学聚餐时盛情难却的美意和“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冲动,要保持理智,注重勤俭,让“光盘”成为习惯,让抵制浪费成为自觉。总之,理性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其中关键,就在于让责任感和温度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扎根。

习近平总书记讲社会主义政法大学培养的法律人应该是“德法兼修”的。大家在坚持理性的基础上,当然更要端正德行。一方面是锤炼自己温暖宽厚、笃定沉着的人性,另一方面是在保持个性基础上摒弃任性。大学生活是每个人灿烂人生的起点,也有可能会成为几年后同学之间高下立见的分水岭。同样长度的大学校园生活,有的人选择乐观开朗,业精于勤,最终破万卷书,有的人却丢失自我,随波逐流,最终泯然众人。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堪压力,在沉溺浮华的边缘试探时,我希望你们回想起今天这个昂首挺胸、踌躇满志的自己,沉下躁动的心,坚持自强的路。

二是要知行合一,学思践悟,让学问变得广博、深厚。

最近很多华政同学尤其是女同学的朋友圈都转发了一个消息,就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金斯伯格大法官去世了。在美国白人男权至上的50、60年代,她为了争取女性平权不断抗争,从法学院受歧视的“小女生”,到法学教授和妇女权益律师,再到60岁时被任命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她从未停止过学习。85岁时她罹患肺癌、肋骨骨折,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和身体锻炼,她用自己一生的诠释了法科女生的“八十而已”!同学们,你们现在尚处于青春年华,岂能做躺平青年,难道要佛系一生?今天,我很高兴的看到,参加今天开学典礼的2020级“新华政人”里,最年轻的本科生只有15岁,最年轻的研究生19岁,最年长的研究生43岁,你们已经充分说明了“学习爱早,爱学不老”的道理。

大学的学习,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初入校门很多人会迷茫,会不知所措、无处发力,这个时候不如读书,不如在广泛的阅读和实践、在校内丰富的通识课程中发掘自己学习的兴趣点,在华政民法天团的《民法典》讲座中度过假期的空虚,在杜素娟教授的文学欣赏课上“穿越千种忧伤和艰难,飞向你的山”,让渊帅老师用“艺术的引力”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在射箭训练场上瞄定人生的靶点。

《荀子·修身》篇讲了一个道理,就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事起微末,做则必成。你们的学姐,经济法学院2004级本科、2008级研究生,第二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赵琛琛法官就是善于从细节处学习的优秀榜样。她曾经讲过,“就算自身没有buff加成,也不带特殊技能,只要留心,还是有很多可以让你“与众不同”的时刻的。”......“愿意多去试试”,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本,特别是对于暂时没有什么资源的新人来讲,这种“资本”恰恰是最有效的投入。”的确,“学霸”光环的配方只有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四个原料,希望大家勤学有恒,敢想能行。

三是要升华理想信念,着眼人类未来,让格局变得持重、宽厚。

同学们,论学业,你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无论在学问上造诣多深,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本国情,感受社会温度,关注人类命运。中国的法治道路必须建立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和现有制度体系的底土之上。学人倘若端起孤傲的身段,若不能够体察世情民意、感受社会的温度,为干实事而做学问,为民族兴而读书,那么他做出来的研究终将是曲高和寡,纸上谈兵。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你们的同学,经济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郭宇航,我相信你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在学校官网首页大图上看到了他的飒爽英姿。小郭同学身上的标签很多,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他是2020年度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中年纪最小的、也是唯一的一位大学生退伍兵,他参加全国“爱我国防”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他参与扶贫助学项目获得上海市高校“十佳资助宣传大使评选”一等奖,他学习成绩优异,荣获学校综合一等奖学金、中金缘法奖学金等奖项。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参军期间冲入火场扑火100多次,有人问他:“你不怕死吗?”他回答说:“怕,我当然怕。但作为军人,我们不是生来就勇敢,我们只是希望拯救那些无助和绝望的人。”我由衷地期望,在2020级新华政人心中也能种下一颗无私奉献、温暖正义的种子,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华法律人。

同学们!新学期的上课钟声已经敲响,进入校园仅仅只是你们华政生涯的第一步,往后的日子里你们的脚步将踏遍这里的每一条小路,穿过每一栋楼宇,走过每一间教室,驻足每一间阅览室,愿你们能够常常仰望星空,追逐梦想,长路漫漫,行则必至!你心安处,便在华政!最后,也祝愿大家双节快乐!

谢谢大家!

编辑:梁文静

原标题:校长叶青:学会厚重,为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积攒后劲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