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你,幸亏有你!8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重温难忘瞬间
2020-09-29 青年

会场奏响国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2020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有人驰援湖北,有人守护家门……上海1649名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驰援武汉,7.8万名医生、9.7万名护士、近3000名疾控人员勇于担当、奋战一线。2400万上海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构筑起抗击疫情的一道坚固防线。

正是无数的凡人微光,照亮了天空,驱散了阴霾,彰显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他们用朴实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天,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聚焦本市医疗卫生战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的感人故事,郑军华、钟鸣、张文宏等8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带来了他们的抗疫故事。

有一种速度—— “上海速度” 

钟鸣

“首批医疗队是在1月24日晚上接到紧急通知的,大家毫不犹豫地放下年夜饭的筷子、告别亲人,赶赴机场。仅仅用了不到3小时,来自52家单位、共135人的首批援鄂医疗队集结完毕,这就是‘上海速度’!”在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郑军华的报告中,能感受到那份发自肺腑的自豪。

1月24日除夕夜紧急驰援武汉,到4月10日完成支援任务。这67个日日夜夜,对于上海首批援鄂队员而言,将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驰援武汉,没有丝毫犹豫!而钟sir,则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上海最早逆行者”。1月23日小年夜,中山医院接到国家卫健委发出的紧急调令,派人立即奔赴武汉支援。只有3个小时准备时间,当天下午2点钟鸣一个人出发了。“很多人都问我,那时候怕吗?其实,作为一名长年奋战在ICU的临床医生,见惯了生离死别,而且08年经历过汶川抗震救灾,出发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又一次’的救援任务,并没有想太多。况且中山医院在短短几个小时为我准备了各种生活防护物资,送我上车,我感觉有医院和上海做后盾,不怕。”

一直以来,钟鸣对自己的专业能力都是自信的,但直到他走进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六病房办公室,看到监视器上的数字,满屏都是报警,一半以上患者氧饱和度都在百分之六七十,他震惊了。“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些病人的心脏随时会因缺氧停跳!平时在医院里,有一个这样的病人我们都会非常紧张,整个团队全力以赴,而现在,一个病房就有这么多危重病人,你简直不知道该从哪一个开始。”

在起初那段时间里,很多人都在怀疑自己,有七尺男儿在房间里默默地流泪。“这种苦涩与悲痛,折磨着当时在一线每一位与病魔斗争的战士,但是,我们是不会向病魔屈服的!困难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和韧性!”和钟鸣一样,大家不断总结经验,一笔一划地记录下病人的每一条重要信息,白天病房里在病人床旁治疗,晚上大家讨论病情,总结经验。遭受打击、总结、再总结,循环往复,情况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医疗队慢慢掌握了疾病的规律,积累了很多经验。钟鸣与无数战友一起,见证了抗疫斗争逐渐走出阴霾的历程。

有一种精神—— “共产党员先上” 

郑军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在武汉,郑军华带领的医疗队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抗疫临时党总支,由他上了第一堂党课,40多位同志写了入党申请书。有一位90后护士是这样写的:“我是微光。党是火炬。向他靠近,温暖病患。”党组织是旗帜、是堡垒,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把52家医院、135人凝聚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团体,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张文宏

在这场与疫情的斗争中,很多人知道张文宏教授,是因为1月底,全国疫情的至暗时刻,他说的那一句“共产党员先上”。在报告会中,张文宏说,回想起来,那真的是最艰难的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老百姓恐慌、焦虑,而医护人员,几乎都已经冲到前线、超负荷地在工作。这是最了解病毒有多可怕的一批人,也是最早挺身而出的一批人。“当时,我们已经有多位同事被派往武汉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我面临着‘史上最难排班’,作为支部书记,最难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党组织,所以那天上午,我就召集大家开了一次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言。既然我们都宣过誓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那么,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就必须冲锋在前、承担更多。因为信仰、信念而迸发出的力量,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到。”

对于很多青年人而言,在这些日日夜夜的战斗中,总有人激励着你前进,其中就有很多老党员。戴倩说,团队最年长的感控专家傅小芳老师,59岁的她犹如定海神针,每日充满斗志与干劲,为他们检查入舱前的防护服一丝不苟。傅小芳老师说“我是党员,我经历过非典,关键时刻就得挺身而出。”

无论是不辞艰辛的老党员,亦或是勇挑高风险的青年党员,他们坚持把疫情当成集结号,用铁肩扛起了党员的责任。同时间赛跑,与生死相搏。

有一种战疫—— 青春战疫 

戴倩

有人说90后是“来不及断奶的妈宝一代”,但这位90后护士戴倩却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其实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胸膛里有着一份家国情怀。

“我知道越到关键时刻越考验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勇气,处事不惊的静气,践行使命的决心。信仰共产主义,加入党组织,是我人生最崇高的追求。”秉持这个信仰,2月26日深夜,戴倩在驻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这是她第三次递交,也是最郑重的一次。3月8日,戴倩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站在鲜艳的党旗下郑重宣誓时,戴倩心潮澎湃,从此多了层身份,更多了份责任,但以后她也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党员,我先上”。

范士广

“大家是不是觉得见惯生死的医务人员都是冷静的化身?但在武汉,我们见过不少他们留下的眼泪。”作为媒体人,范士广在报告会现场分享了一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里的主人公是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当时,一坐在摄像机前,朱畴文就控制不住,哭了。“他说,那些披挂上阵的医生护士,百分之六十都是九零后。看着他们穿防护服,挨个走进污染区,他很难受:都还是孩子啊,就这样上战场了。可后来,谈到医护行业,他又充满了自豪。他说,这里面有科学、有扎实的技术、有人道主义精神,你的使命是拯救。这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    

孙晓冬

同样,让疾控人孙晓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大年三十晚上组建“追踪办”时,疾控中心80后、90后的同志们是怎样争先恐后地报名;他永远不能忘记,第一批援助武汉的任宏、朱奕奕、郭雁飞三位同志,在大年初一晚上启程出征,义无反顾地登上列车;他永远不能忘记,第二批援助武汉的江宁同志,在半夜12点接到征询电话后,仅用了几分钟就说服家人毅然同意前往;他也永远不能忘记,传防所的所长吴寰宇,身先士卒,在全球疫情初起时,带着“上海经验”连夜赶赴伊朗,留给他们坚毅的背影……

有一种感动—— 人民至上 

陈尔真

正是无数的凡人微光,照亮了天空,驱散了阴霾。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高治愈率的背后是拼命。3月4日,陈尔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很快得到五百多个点赞。就是这张截图,这是他的学生——来自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跃天,他跪在地上、趴在病床边为病人做胸腔引流术。这一跪体现了一个医者的本能——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而努力拼搏。

作报告时,李晓静再次红了眼眶。护士的工作是平凡而又辛苦的,但是总有那些温暖的瞬间,令我们心生感动,继续坚守。但她坚信,在任何时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李晓静

在这场抗击疫情海啸不平凡的75天里,钟鸣说,时时刻刻都在被感动着,感动于无数的凡人微光。比如那张温暖了无数人的落日余晖,这个瞬间让亿万人热泪盈眶,刻骨铭心。除了医护人员,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抗疫付出。

很多人问张文宏,上海,一个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城市怎么可能只有三百多例本地病例?“我们确实做到了。事实上,这其中,医疗救治都只是很小的部分。全市统一部署、统筹下的全社会联防联控、市民主动自愿参与、每一步稳扎稳打,才是这场战役的制胜之招。”遥望未来,国际疫情尚在蔓延,我们始终要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张文宏说,前方有党旗引领,身后有群众支持,相信这次疫情所凝聚的抗疫精神,会成为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强大,世界在抗疫以后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青年代表为报告团成员献花

==  他们说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军华:

此时此刻,我最想致敬的是2020年里奋战在抗疫前线和后方的每一位中国人,正是有这种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我们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鸣: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所城”。因为我们一起在金银潭出生入死的那些日日夜夜,让我的那些可爱的战友们深深爱上了上海这座城市。


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李晓静:

护士的工作是平凡而又辛苦的,但是总有那些温暖的瞬间,令我们心生感动,继续坚守。我坚信,在任何时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尔真:

有一种力量叫团结与凝聚,有一种力量叫顽强与乐观,有一种力量叫做奋斗与创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光荣属于英雄的上海人民、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戴倩:

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经过抗疫战火洗礼与淬炼的青春,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上海广播电视台范士广:

到底什么是英雄?其实中国人不相信什么救世主或者虚构的超级英雄。对于中国人而言,我们愿意相信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个人,在世俗伦常的义务中,恪尽职守、宽容仁爱;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有对众生万物一视同仁的爱,这才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晓冬:

还有更多的是那些在疫情防控中没留下姓名的普通的疾控人。是他们和病毒交锋在看不见的战线,迸发出光辉的瞬间,照亮了被疫情阴霾笼罩的城市,让全上海人民无所畏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

因为信仰、信念而迸发出的力量,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