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大学食堂“心脏”,当劳动教育和美食相遇会是什么样子?
2020-10-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戴利君 吴彤 陈佳歆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不同专业的10名00后本科生,有幸在这个国庆假期里,深入自家大学食堂的“心脏”,跟着“师傅”学习并实践菜肴烹制。酸菜鱼、糖醋小排、咖喱鸡块、椒盐里脊、酸辣土豆丝、番茄炒蛋,6道菜肴一一诞生,一场劳动教育和美食料理就这样不期而遇。

后厨每道工序,时时需敬业

早上8点,辅导员劳育工作室的负责老师叶林娟带领同学们来到了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冬月食堂,与食堂经理郭超师傅“会面”。

郭师傅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了各项各种注意事项后,同学们有序地穿上白大褂、戴上厨师帽,进入后厨。

后厨分为配菜和烹饪两个大间,同学们首先进入配菜间,选材、清洗、去皮、切配,“厨娘”看似手上在忙却不慌、脚步在移但不乱。配菜间朝里走,就到了烹饪间里,两排灶台一个个大锅架在上面,在轰鸣的油烟机声中伴随着锅铲炒菜、师傅涮锅、油锅下菜不同的声音,各种菜品的香味、油烟味扑面而来,一切工作正井然有序地进行中。

2019级历史学专业的张映萍看到,从选材到洗、切、配、烹,每一个流程,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毛思濛说:“为了同学们的一餐饭,叔叔阿姨们得提前好几个小时洗菜备菜,手握特制的沉甸甸的大锅大勺,将一道道菜做出来。为了保证菜品的营养与美味,整个过程都需要细心与用心。真正看到了食堂叔叔阿姨们的辛勤付出,就会对敬业的他们多一份理解。”

从配菜到烹饪,处处有学问

选土豆、拣里脊肉、片鱼片、给排骨上浆……观摩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接受大厨指导并进入了“实战”环节。

期间,完成了小组的配菜任务等着排队烧菜的同学,开始主动协助配菜间做事,刨丝瓜皮、用竹签串百叶、洗番茄、挑蒜苔等。大家一边“咋舌”于不同师傅的刀工和绝活,一边劳作“偷师学艺”……

很快,酸菜鱼、糖醋小排、咖喱鸡块、椒盐里脊、土豆丝、番茄炒蛋就在劳动中陆续出锅了!

以往由于学业的压力、父母的担心等各种因素,2020级数学专业的奚玉洁参与劳动的机会极少。这次能深入后厨见识食堂”心脏“,在节日里能够有机会劳动实践,看到劳动成果成形的时候,她自言“有一种成就感爆棚的感觉”。

“劳动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而是行动,我们在后厨制作菜肴,从选材,切菜到炒菜,这些就是劳动。”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张媛媛感慨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在经过两个小时的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看着菜肴出锅端上餐桌,团团围坐在一起品尝这份特殊的劳动成果时,大家纷纷表示,寒假里,一定要亲手给家人做上一桌。

2020级中文专业的陈彩虹说:“原来,劳动,便是这样一件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情。”历史学专业的黄思琦也真切感到,每一粒粮食,每一道菜品背后,都凝聚的劳动点滴,也让同学们都真切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感悟到“光盘行动”的意义。

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万姗姗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机会,体会食堂师傅工作的不易,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把崇尚劳动、珍惜劳动、热爱劳动变成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看着同学们在大厨指导下认真洗菜、小心切配、精心烹饪,亲自参与食堂菜肴一道道加工制作工序,学校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赵正军认为,这既是日常生活技能的学习和获得,更是在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中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戴利君 吴彤 陈佳歆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