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迎来史上第二高票房!
2020-10-08 文体

国庆长假迎来最后一天,电影的国庆档狂欢也进入了尾声。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国庆档观众上座率被限定为“不超过75%”,但它仍然创造了历史第二高的总票房,仅次于去年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概念的国庆档,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近些年质量提升的稳定轨迹。

青年报记者 陈宏

票房表现远超节前预期

今年的国庆档和2017年一样,是8天长假,但为了比较起来方便,业界往往会单独截取一个7天的总票房,来进行历年的纵向比较。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截至记者发稿的10月7日晚9点,前7天的中国影市表现骄人,票房成绩分别为:7.4亿、6.8亿、5.9亿、5.0亿、4.3亿、3.9亿、3.5亿,总票房达36.8亿,仅次于2019年的国庆档同一区间的44.7亿,远远超过了此前最高的2017年——在同样的区间段,2017年的7天表现是22.3亿!

2019年的国庆档有较为特殊的原因。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的自豪感空前高涨,这也带动了这个档期的主旋律电影,拿到了空前成功的票房——三部主力《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贡献了这个档期95%以上的票房,可谓横扫档期。

民族自豪感带动票房,在2019年还体现在了9月30日的票房。三部电影都选择在国庆前夕上映,结果直接拿到了近7亿的票房,并推动国庆当天票房破8亿,成为历史上最高的国庆档单日票房。同时,如果加上9月30日的票房,2019年的国庆档8天票房近52亿!

2020年的国庆档也同样特殊。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中国的电影院一直到7月下旬才重启,但短短两个多月,观众信心却快速恢复,也因此,很多春节档大片都纷纷转移战场,定档在了国庆档。这决定了今年的国庆档不像去年的国庆档那样都是主旋律——影片气质不同了,却各有市场。

两部领头羊中,《我和我的家乡》是《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是聚焦中国的主旋律片,截至10月7日,上映7天票房破17亿;承袭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热度,本身又是春节档大片之一的动画大片《姜子牙》,票房破13亿。在其余的二线大片中,同为春节档大片、讲述中国人熟悉的“女排精神”的《夺冠》,提前发力,目前票房破6亿,标准“成龙动作片”《急先锋》也拿下了2亿多票房。

2020年国庆档的票房表现,可以说超过了业界此前的预期,但也在情理之中——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黄金档期的中国电影和电影观众,亟需一个大档期来安抚自己。

防疫得力是影市绽放的基础

回溯到9月15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也正式发布《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提出自9月25日起电影院上座率上限为75%,这样的“松绑”和预热度很高的国庆档电影为电影重新嗨起做好了准备。

毋庸置疑,2020年国庆档的漂亮成绩,得益于中国立体式疫情防控网的高效运转,也体现了国民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信任。以上海为例,众所周知的是,上海一直是新冠疫情境外输入病例不断考验的城市。但是,这个国庆档,上海市民的观影意愿非常踊跃,很多人都说“中秋春节和国庆一起过”,让上海7天就拿下了超过2亿的票房,其中10月1日上海地区单日票房突破3880万,在各影城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75%的情况下,超过去年同期的3800万,这些数据,都继续捍卫着“中国电影第一大票仓城市”的荣誉。

记者国庆期间也去过几家影院,体验到了久违的热闹。在徐家汇港汇广场内的永华电影院、淮海路环贸的百丽宫影城、人民广场的大光明电影院,都是人头攒动,但各家都增派了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一丝不苟。像在大光明电影院,进门之前,口罩和测温都是常规动作,此外随申码并不是只给工作人员展示就可以,而是需要扫描二维码,将数据传送到后台。

这样严格的防控措施,在观众们眼里,已经是日常生活的常规动作,配合度很高。

==  记者观察  ==

口碑的力量 票房的保障

中国的电影国庆档表现热闹,但导致这个热闹的并不仅仅是节假日效应和此前疫情压抑住的观影热情。好看的电影才能和节假日相得益彰,成为中国人休假期间的娱乐选择之一。换句话说,有口碑的电影,才能让观众心甘情愿掏钱。

对参与这个档期竞争的电影来说,票房被推高,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两部头部电影分走了83%的票房,而它们也确实是此前呼声最高的两部电影。相对比较失落的电影,典型的是成龙电影《急先锋》。虽然投资庞大,去全世界的著名景点取景,还升级了世界观(基于中国民营安保公司在全球的发展现实),让成龙的动作片有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但熟悉的成龙片配方,相对简单的故事剧情和文戏,让观众无法被打动,豆瓣评分不高,票房表现也是不温不火。

质量和口碑决定票房,已经是这几年来中国电影界的共识。即使是头部片,在初期两三天的营销效果退却后,口碑也将导致票房差距逐渐拉大。《姜子牙》预售破亿,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国庆当天的票房冠军,它的3.6亿首日票房远超《我和我的家乡》的2.74亿。

首日观影后,观众口碑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姜子牙》场面宏大、特效震撼、构建“封神宇宙”的意愿也很明显,但彩条屋出品的这部电影,在前期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互动,成了一柄“双刃剑”,很多观众都以为它和《哪吒》是一脉相承的续集——其实,《姜子牙》面向的观众更偏成人。《姜子牙》不是《哪吒》,它比《哪吒》更深刻,不过,这也让许多习惯以通俗甚至低龄思维去理解动画片的观众,会发现有些看不懂。同时,它略显单薄的剧情和并不够欢快的节奏,也让不少观众始料不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和我的家乡》,虽为《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但除了同样是多位导演各拍一个故事的方式,它的风格完全不同。导演阵容被戏称为“中国喜剧导演的一壁江山”,故事又讲得深情,有笑有泪,特别能让众多有家乡情怀的中国人共鸣。所以,它第二天就将和《姜子牙》的差距缩小到了3000万,第三天则直接反超6000万,随后几天,它将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在1亿以上的水平。

这就是口碑的力量。当好莱坞以为用中国演员拍一部中国故事的大片,就能吸引到中国观众时,《花木兰》的折戟证明,中国观众的口味早已不是那么好糊弄。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