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一个号能看多科室专家!这家医院晒出一年“成绩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懿辉 王广兆
患者现在来一次医院,挂一个多学科专家门诊号就能得到多位专家的集中讨论。对于一个肿瘤患者而言,哪怕是提早2-3天明确诊断结果或者给予权威治疗方案,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下简称“浦东院区”)最近迎来“一周岁生日”。这一年,浦东院区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健康发展战略,在这片新的沃土形成巨大溢出效应,赋能医院创建国家肿瘤医学中心。
一年前浦东院区开业运营之时,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曾明确表示,浦东院区作为医院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不能走一味追求诊治数量的“老路”,而应该着力深化实体化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临床研究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创“高地”,做肿瘤诊治和临床研究的“领跑者”。
一年间,以邵志敏教授领衔的乳腺癌多学科门诊、虞先濬教授领衔的胰腺癌多学科门诊、叶定伟教授领衔的泌尿男生殖系统多学科门诊、蔡三军教授领衔的大肠癌多学科门诊、吴小华教授领衔的妇科肿瘤多学科门诊和徐近教授领衔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门诊相继面向门诊患者开放。
据统计,累计接诊患者940人次,约60%的患者均为疑难复杂病例,曾多次往返于多家医院或多位医生都能难以拿到明确治疗方案,而在这个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及影像诊断科教授组成的多学科门诊,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明确方案,大大减少患者就医成本。
如今,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不仅在门诊扎根,在病房,多学科的紧密合作更得到了深化体现。乳腺、胰腺、大肠癌单病种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部”呈现出与一般病房截然不同的面貌。“多驾马车”齐头并进,为乳腺癌、胰腺癌、大肠癌等肿瘤病人“一站式”解决多个学科治疗问题,确保就医的连贯规范,无需因接受不同的学科治疗而辗转多个不同的病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说,多学科门诊的开设,不会存在患者奔走于多个科室、多位专家间的“转述误差”,大大提升肿瘤患者就诊效率。
“浦东院区是临床肿瘤中心,更是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的摇篮”。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表示,“中心研究进展与临床需求有机结合,‘双轮驱动’,形成动物研究到临床实践的转化研究‘闭环’,为抗肿瘤新药临床转化及肿瘤个体化精准药物筛选提供平台”。
在未来新征程,浦东院区将继续聚焦肿瘤精准诊疗、粒子放射治疗、肿瘤病理诊断、新药和装备研发转化4大平台建设,诞生更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懿辉 王广兆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