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芭蕾女神的光彩背后,是勤奋、幸运和坚守,她说:上海是永远滋养我的地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到目前为止,我上台之前还是会紧张。因为每一次的呈现、表演都是不一样的,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必须以第一次演出的心态对待,这也是舞者追求极致的完美。我们知道,‘完美’不可能,但我们都在努力争取,力求达到完美。”10月11日,时值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四周年公益开放日,著名芭蕾舞蹈家、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演员谭元元分享了她多年来的从艺经历。
分享会一开场,谭元元便以一堂别开生面的教学展示课开始。她时而为孩子们亲身示范,时而纠正孩子的体态手位,时而伴着音乐击打节拍……孩子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偶像互动,从职业舞者的眼睛里看芭蕾,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展示课罢,谭元元还与凌桂明、郑慧慧等舞蹈教育家对谈,从少儿舞蹈教育谈到芭蕾艺术之美,深入浅出,为大家传递舞蹈教育与审美的多元理念。
芭蕾女神并非天生就这般“幸运”,幸运背后有着不为外人道明的勤奋、机遇以及远见。分享会上,谭元元回忆了家人僵持未有定论之下,最后通过一个五分硬币决定了自己舞蹈生涯的命运转折点,也包括自己14岁初登舞台转完圈后背对观众的“糗事”,因为晚一年入学跟不上教学进度,差点选择退学的“窘境”,更有起初全无自信,被林美芳老师用脚踢上大赛舞池,踢出人生第一个大奖的“幸运事”,最后则是如何在38岁的年纪,不甘于现状,挑战现代芭蕾高难度《小美人鱼》的“用心良苦”……
而在10月11日的四周年公益开放日系列活动中,不仅有谭元元芭蕾艺术与教学分享会,还有上芭精品剧目公益汇演、社交舞工作坊、两校教学展示演出等活动,让舞蹈爱好者与学习者可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一站式”地享受到顶级舞蹈艺术公共文化服务。
【对话】
上海是永远滋养我的地方
记者:回到故乡,相信您有很多的感受吧?
谭元元:今天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多年前也是我接受舞蹈启蒙的地方——上海市舞蹈学校。11岁的时候,我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舞蹈学习,五年后又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芭蕾舞者。有人说,舞蹈是谭元元的生命之花,那么这里就是我的根,上海就是我的根,是永远滋养我的地方。作为一名舞者,也是上海人,我很开心地看到像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这样高大上的艺术殿堂在上海一座座成立,我们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硬件,我更希望舞蹈能够深入人心,人们因为舞蹈而快乐。上海这座国际城市,也因为舞蹈、因为艺术而更显活力,更添魅力。
记者:能不能具体讲讲5分硬币决定舞蹈命运的故事。
谭元元:成为芭蕾舞演员曾是我妈妈的梦想,爸爸不同意我跳芭蕾,他觉得这是西方艺术,艺术寿命也很短,他更希望我成为工程师或者白衣天使。那时候父母意见一直僵持不下,凌桂明校长也打过几次电话到家里做思想工作。能上舞蹈学校,真的是千里挑一。凌校长当时破例给我留了名额,多次电话打到家里询问未果。一晃一年之后,父母还是吵得厉害,那时我太小,也无法为自己做决定。最后全家人决定用一个5分的硬币决定我是否去舞蹈学校。可以说,我的舞蹈命运是上天“注定”的。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记者:晚了一年入学,当时学习状态有没有很困难?
谭元元:一开始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毕竟晚学了一年,很多的组合、基本功打得不是很扎实,自己也比较自卑。当时我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鸭,心情也不太好。原本我性格比较开朗,但到了学校,我都不太愿意说话,经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我甚至有想过退学。凌桂明校长一直鼓励我,我妈妈也是。她说,你比别人晚进学校,但可以笨鸟先飞,可以更加努力,更加用功。
记者:有个关于您的趣闻,说是“一脚踢出了一个国际冠军”,能否讲讲这个故事?
谭元元:我第一次参加的国际芭蕾舞比赛是在芬兰赫尔辛基,那时我15岁。16岁参加了第五届法国国际芭蕾舞比赛。当时最大的困难,比赛的舞台是倾斜的,在国内的训练,根本没有机会有这样的倾斜练习场地,差不多倾斜2度。我们国内的练功房都是平的,这对我而言是非常大的考验。那时候我一下子懵了,心理压力特别大。我毕竟担负着要为学校争光、为国家争光的使命。当时因为倒时差、水土不服等原因,我的状态并不好,膝盖旧伤复发,有淤血 。我觉得自己上不了台,我比不了,要求退赛。林美芳老师说:“不行,你一定要跳完”。音乐响了,我还在犹豫不决,她瞬时踢了我一下,我正好借力,飞上了舞台。当时自己感觉跳得挺高的,膝盖也不疼了,没想到非常顺利,进入复赛、总决赛,拿了金奖。
将角色内化于心
记者:在您饰演的角色中,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
谭元元:还是《天鹅湖》,那是我第一个全幕芭蕾舞剧。19岁的时候,一个人饰演了白天鹅、黑天鹅两个角色,非常困难。首先,你所有的技巧都要做下来,不要看白天鹅很优美,永远慢板,但是主力脚左脚为重心,双人舞10多分钟,前面还有开场,遇到王子,包括后面一系列选段,对身体耐力和技巧的考验非常之大。我觉得对演员来说,这就是你能不能成为主要演员的标杆。你跳完《吉塞尔》,跳完《睡美人》《天鹅湖》,你肯定是主要演员的水平了。
记者:在38岁参演现代芭蕾作品《小美人鱼》,对您来说收获是什么?
谭元元:38岁也是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当时我跳了很多古典芭蕾舞剧,包括现代舞的芭蕾舞剧。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舞剧,感觉遭遇了瓶颈期,就是职业天花板。很幸运,当时《小美人鱼》来了,我也遇到了芭蕾大师John Neumeier,他是世界著名编舞老师,有100多部芭蕾作品,他把《小美人鱼》带到旧金山。他不仅是芭蕾编舞大师,而且是一位非常棒的老师。他说,你只要内心融进这个角色不用去演,因为你的舞步里充满了角色的语汇,要让这个角色融入到你的心里,这句话对我来说意味深长。以至于每一次跳《小美人鱼》,我的感觉都会不一样,我入戏很深,通常演出结束后2个小时后才能走出角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