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多天查验出入境人员260万余人次,“守护蓝”坚守机场口岸
2020-10-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魏文亨

自疫情防控以来,驻守浦东国际机场口岸的上海移民管理警察,仍在再接再厉严守战斗,用忠诚与担当,守护东方国门安全,用拼搏与奋战,守护“上海堡垒”无恙。

至今260多天里,全站1600多名“守护蓝”,安全高效查验出入境人员260万余人次、航班7万余架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实现队伍“零感染”。

  舍小家顾大家    他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当上海机场边检站十五队民警朱嘉宁捧着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两枚金光闪闪的奖章时,他马上拍照发给妻子,“老婆,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在“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初期,浦东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尚未大幅下降,朱嘉宁发挥数据研判特长,创新构建“疫情重点人员风评预警模型”,从一架入境航班上排查出19名涉疫重点人员,率先为口岸精准防控提供数据预警支持,成为口岸开展涉疫人员大数据分析排查的“先行者”。

随着抗疫重心转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工作指示和上海边检总站具体部署,上海机场边检站迅速抽调30名数据研判骨干,组建成立口岸疫情防控分析排查专班,专门承担浦东机场口岸出入境数据统计汇总和研判出入境重点人员动态轨迹任务,同时将排查结果及时推送至联防联控单位,打响一场疫情防控“信息战”。

3月1日作为排查专班骨干,朱嘉宁和战友们开足马力对浦东机场入境人员开展全量预排查。一个月时间,他排查通报涉疫人员信息近万条,其中确诊10余人。注重总结归纳的他,撰写的《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性涉疫人员信息排查工作指引》被国家移民管理局采纳,并向全国各大口岸推广应用。

4月3日至8月22日,借调国家移民管理局疫情防输入工作专班期间,他高质量完成40余期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会汇报材料,撰写多篇研判性备参,为全国决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这几个月,很有成就感,也很煎熬,因为没法照顾老爸和孩子。”原来他的父亲左眼视神经萎缩,视力只有0.1,基本无法一个人出行,原本朱嘉宁想带他去医院治疗。孩子两次感冒发烧,只能靠同为移民管理警察的妻子照顾,他也只能通过微信视频为做雾化的孩子加油鼓劲,“对家人还是有些许愧疚的。”

  敢拼敢赢    他是一块会发光的“石头”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上海机场边检站九队“启航突击队”队员——孙方雨被授予个人二等功。这是被战友们称为“石头”的他,第二次荣立个人二等功,同事开玩笑说:“方雨,我们不能再喊你石头了,应该喊你金子!”“不不不,我挺喜欢‘石头’,踏实!”

这块“石头”非比寻常。疫情暴发初期,病毒传染方式未知,也没有可借鉴的防控经验。“既然河里没有可摸的石头,那我就把石头搬过来。”面对涉疫人员检查任务,孙方雨总是冲在最前面。“让我上,我是突击队员。”一次次迎难而上,一次次与疑似患者面对面接触,他很快积累了一套有借鉴价值的处置经验——“登机带离、人证对照、证件查验、监管移交”登临处置四步工作法,并在全队推广。看似简单的经验,其实来自数十次实战考验。

2月3日,为19名涉疫重点人员办理入境边检手续;3月24日,请缨参与北京分流至浦东机场第一入境点首架航班CA942的通关检查和人员监管工作;4月,完成5架临时包机入境查验;5月,保障首架“中德快捷通道”包机快速入境……暑运期间,他又开始学习机组员工查验和“单一窗口”平台申报业务,经常通宵达旦值守在机组查验岗位。

身着防护服奔走往返于机坪、登机口、海关留观区、核酸检测点、验证台之间,办理220余名需送医观察人员,其中阳性确诊旅客13例。

近9个月的“超长待机”,他依然毫不松懈,“我没有后顾之忧,孩子已经送回安徽老家由父母照看,现在就一心与疫情死磕到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魏文亨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