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文化地标的新模式,在这里,用一杯咖啡致敬鲁迅
2020-10-25 生活

公咖的内部装饰既体现了怀旧的老上海味道又有石库门的元素。本文受访者供图

一条多伦路,有数不尽的上海故事,也承载着海派的历史文化情怀。尤其是鲁迅晚年在这一带生活,更让这里增添了许多文学气息。虽然鲁迅不喝咖啡,他却总喜欢去一个咖啡馆,在内山书店对面的公啡咖啡馆里,他与当时左翼作家联盟的青年们倾心畅谈。公啡咖啡馆也因此成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诞生的摇篮。百年之后,公啡咖啡馆又以一个全新的形式再次对外开放,如今它已成为多伦文化艺术空间的一部分,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休闲的场所。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彩色玻璃,也把咖啡馆的氛围带回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复古气息带来新体验

近期,第三届鲁迅文化周在虹口举办,而全新的公啡咖啡馆也开始试运营。一场“世界之鲁迅”的画展就在公啡咖啡馆所在的多伦文化艺术空间揭幕,90岁的美术家裘沙先生的许多关于鲁迅的经典画作在这里一一呈现。

而公啡咖啡馆里的许多摆设和元素,也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年代。正对着店门的大幅鲁迅海报、百年前上海样貌的老照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百乐门风格的玫瑰墙纸,都透着浓厚的复古气息。馆内的老式脚踏车、电扇、台灯这些摆件零星点缀,老楼梯通往上海人熟悉的小阁楼,还有老报纸形式的点菜单,给了顾客特殊的体验。

当然复古风的公啡咖啡馆在整个街区中丝毫不突兀,很好地融入了整个多伦路的环境中。自2017年起,虹口区串联起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三处鲁迅故居和内山书店旧址、左联会址纪念馆两处文化旧址,打造一条全长近1000米的“鲁迅小道”。公啡咖啡馆和文化空间置身其中,可谓恰到好处。

咖啡馆的前台,也装饰了老上海的建筑插画。

高科技元素展现互动性

而在复古风的装扮下,公啡咖啡馆和多伦文化艺术空间却饱含着时尚元素和高科技带来的多功能。比邻咖啡馆的是一处艺术展示空间,这里摆放了许多书籍和文创产品,供来客观赏,而且整个空间内的货架便于移动,可以变身为一个空旷的活动中心。咖啡馆和书店之间的廊道安装了3个显示屏,分别展示着文化空间简介以及鲁迅等海派文化名人的介绍。通过5G技术支撑下的裸眼3D识别功能,当游客眼睛看向这些屏幕时,显示屏的内容也会与游客进行互动,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沉浸式体验。

多伦文化艺术空间内还有多处时尚的打卡点,通过3D全息投影的形式将多伦路的建筑群、街区文化和历史人文介绍给游客。文化空间的小型舞台区域也配有3D大屏幕,循环播放着一部介绍多伦路百年沧桑的8分钟文化宣传片。

据文化艺术空间的主理人刘斌介绍,公啡咖啡馆可以说是整个的入口,游客在这里不但能品尝咖啡,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很多互动式空间、沉浸式的体验。空间未来还会有许多活动,比如这次的鲁迅文化展,以及小型舞台剧等形式,“我们希望来这里的人们不仅仅是点一杯咖啡、坐一小会儿,这么简单,而是有更多感受和体验能在这里获得。”

刘斌 多伦文化艺术空间主理人

红色地标如何与现代文创空间相融合?

生活周刊:公啡是一个咖啡馆,但也不仅仅是一个咖啡馆,应该如何理解将咖啡馆融结合文化体验的模式呢?

刘斌: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多功能的服务联合体。它的功能是多样化的,有文化内涵,也有科技元素的加持。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空间,除了举办和鲁迅文化有关的展览之外,未来还希望做一些团建、论坛、小型的舞台剧,成为学生的红色教育基地;还希望针对青年的小型艺术策展,因为这本身也是一个青年的文化聚集;之后也可以引进“青春U选”的许多文创产品,让这里成为一个线下的展示的地方。

生活周刊:打造这样一个多功能空间的初衷是什么?

刘斌:现在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于文化中心或者青年活动中心这样的机构而言,老百姓需要精致的、高端的社区服务,而不是以前比较基础性的活动。

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融合了海派、红色、复古等元素,有鲁迅的IP和多伦路的文化气息,这里还有很强的文学特征,附近就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旧址。我们希望用时尚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把这个空间做好,也希望未来这里成为全上海所有文化中心改造的模板。

和多伦路的文化气息融为一体的文化艺术空间。

生活周刊:这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吗?

刘斌:据我了解,上海有许多社区文化中心、活动中心的功能性还没完全开发出来,没有好的内容呈现,更缺乏可挖掘的品牌故事。我觉得,这些机构应该通过市场化的运营进行改变。

上海的每一条马路、每一个街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它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怎么在社区文化中心里面体现出来,那些历史人文的内容怎么结合商业的模式去探索?我们想成为一个先行先试的点,我们渴望能成为一个模板,如果成功了,那么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个市场,推动这个行业的变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就想成为这个火星。政府未来会放开更多的项目,给有资质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去管理、去运营,如果这个模式成功了,不但有经济价值,还会产生社会价值。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