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太软李昭君:一个创业者的蝶变时刻
2020-10-27 专题

一个互联网创业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成长为一个既有创新能力,又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家?

答案可能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创业者有没有经历过一两个突变点,羽化成蝶。对薪太软(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人李昭君来说,这个突变点在2016年。2016年,连续创业的他转换赛道创办了薪太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互联网薪酬管理平台,在商业营运之余,还发起创办了中国“薪公益”绿色联盟,致力于让天下没有难讨薪的农民工。

青年报记者 孙琪

让天下人不再忧“薪”忡忡

重庆,这座山城的“袍哥文化”赋予了李昭君这个年轻人豪爽、耿直、敢闯敢拼的性格。考上四川大学后,李昭君发起了一个社团——四川大学德鲁克管理协会,并顺利地当上了该社团主席,还邀请到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陈向东来分享创业经历。“改变世界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寻找梦想中的乐园,当找不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受诸多商业大佬的影响,李昭君开始做生意,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搭建了一个C2C的校园商品交易平台,他们在线上建群联络客户,然后安排意向客户去线下店体验,当客户下单,他们就调货送货上门。生意越做越大,居然扩展到了50多个高校。就这样,李昭君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大学毕业时,李昭君认为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能给予自己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于是经过九轮面试他进入了上海绿地集团。在这里,他跟着最好的职业经理人学习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公司运营、企业危机管理等知识,三年过后成长为成熟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不安分的他在2014年选择离开,再度创业。李昭君和同学联手创办了一家社交电商及消费分期平台,利用大学时期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在短短两年内,做到该领域的前五。

两次创业,打通了李昭君任督二脉,他对未来豁然开朗:我要继续创业。但做什么,他开始踌躇。一次春节回乡探亲给了他灵感。一位远房亲戚来借钱,这位亲友在西南地区做木工,忙碌了一年,工资却被包工头拖欠,导致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孩子学费也无着落。李昭君开始探究欠薪背后原因,并着手寻求解决之道。

“一些务工人员领薪难,是由于企业的发薪机制有问题。”李昭君认为“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2016年创办了薪太软公司,“我们的愿景就是让天下没有难领的薪水。”

在对的方向坚持到春暖花开

李昭君的欠薪解决之道是打通所有银行之间的结算系统,创造性建设企业及个人专用账户体系,实现发薪个人实名制,全程上链可追溯,让各大企业主通过“薪太软”互联网平台,安全快捷地发放工资、计算并申报缴纳个税。而对于员工来说,过去模糊不清的收入、支出现在通过移动端“工资管家”一目了然,甚至实现了日薪和周薪的结算领取。

愿景虽好,成事不易。他们召集团队花了6个月,封闭式开发薪太软SaaS系统的第一个版本,计薪、核验、发薪、凭证下载等功能一应俱全。利用这款产品,企业降本增效明显,比如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薪酬计算原本需要数十名专员,但如果使用薪太软SaaS系统,仅需数人就能完成相关工作。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产品上线后却没有一家企业肯用,企业直言:通过一个初创民营企业的系统发工资,风险太高了。

这对李昭君和团队的信心打击非常大,两个合伙人直接选择退出,留下李昭君带领团队降薪硬挺。他听取受众企业意见选择只保留互联网发薪功能,一家家去游说,最终一家10万人的企业松口同意尝试,但在发薪前夕又开始犹豫。李昭君亲自奔赴这家企业对负责人表示:我人押这里,出了问题找我!当一笔笔工资如数达到员工账户,企业负责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薪太软终于就此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仅仅成立10个月后,薪太软就获得了两轮战略投资,如今他们的客户以每月上百家中大型企业的获客数量高速拓展,覆盖上海、北京、广东、四川、山东等全国多个城市,海外市场也在有序布局。今年8月,薪太软宣布获得开泰银行旗下开泰远景A+轮战略投资,同时成立十亿元以上规模的首期抗疫稳岗稳薪基金,促就业,惠民生,助力企业发展,保障产业工人薪酬权益。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