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地标大多出自他手,资深总工讲述幕后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世纪公园、迪士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世博会中国馆和世博文化中心……都出自他手。他就是上海建工副总工程师,上海建工四建副总裁、总工程师张铭。
今天举行的2020年浦东新区创新创业科技人物事迹宣讲会上,张铭讲述了他的建筑生涯与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建设“不期而遇”的故事。
当年,入行之初,张铭住在虹口靠北外滩的地方,阳台上可以看到中球体以上的东方明珠,一天天看着它长高,终于带着天线一下子升到了顶。作为一名建设新兵,他当时就在期盼也能为浦东建设做点什么。
机会终于来了,那一年,张铭接到了建造黄浦江边上震旦大厦的任务。整个春节,他都跟同事一起做方案,没休息一天,这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到浦东建设的节奏。
从此,在浦东这片热土上,张铭和他的同事一起,留下了一件又一件漂亮的作品。浦东建设中遇到的难题,给了他成长的动力。
“我们为浦东留下的作品是美丽的,但过程却是艰辛的,特别是这些文化场馆,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功能要求高,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张铭介绍说,斗拱造型的中国馆和飞碟形状的世博演艺中心是世博五大永久建筑中形状最复杂、结构最独特,又是工期最短的项目。中国馆最大悬挑33米,最晚开工的演艺中心用钢量占到五大永久场馆的一半,常规方法不可能在两年内完成。“我们利用建筑对称、平衡的自身特点,巧妙地研发了一套展演建筑高效施工技术,顺利完成了建设任务,该成果也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方艺术中心的串挂陶片装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装饰材料,烧制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事,稍有不慎,形状和颜色就走样。“我们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研制,十万件成品背后是近万件试验品。从困难到突破,再到提高,回看图纸逐一变成建筑,为浦东的天际线添彩,也感悟到自己进步的脚步。”
今天,浦东新的建设任务,又对张铭提出了新要求。“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我们正在进行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和上海大歌剧院的建设。几年后,我们将为浦东呈上这些新地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