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滨河贯通新体验,在苏州河畔品上海的时髦烟火气
2020-10-29 专题

黄浦江岸线的贯通,让上海人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空间,一个以前没有被上海人关注却又实实在在体现着上海历史文化生活的空间。近日,苏州河岸线的贯通在即,与滨江岸线相比,滨河岸线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呢?记者走访了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听滨河岸线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细说苏州河的变迁。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一张蓝图    让苏州河更加有烟火气  

说起苏州河滨河岸线贯通,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朱先生就抑制不住兴奋。对于一个工作在苏州河畔的上海人来说,苏州河已经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先生开口就说:“相比黄浦江,其实苏州河跟普通上海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与上海城市和民俗历史的关系更加密切。黄浦江边有很多大工厂、船码头,记录的是上海作为工业城市发展的历程。而苏州河边有的更多是消费产业,像面粉厂等,码头的规模也小,还有很多居民沿河而居,人气十足。苏州河岸线贯通,滨河的风景不一定像浦江岸线那么宏阔,但烟火气是它与生俱来的基因。”

因此,苏州河岸线贯通工程在设计上,就更加考虑上海的历史感和老百姓的体验感。滨河黄浦段的定位就是“海派风情博览带——上海辰光,风情长卷”。吴淞江流到北新泾,改名苏州河,一路向西,穿过上海浦西城区,从青葱一片的农田,渐渐地望见了摩天大楼,而黄浦区则是苏州河最具上海风情的一段。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大都以苏州河为落脚点,面粉厂、纱厂依河而建,小木船运来一船一船的物资,于是沿河建了仓库。解放前,在苏州河讨生活的人们也在河边住下来,生煤炉、倒马桶,洗衣做饭。喝过洋墨水的,则喜欢苏州河南岸的南京路,苏州河畔偶尔也闻得到咖啡的香味。

历史的印迹随着日历被一页页翻过,时间长河中的上海如何在滨河定格?滨河建设者没有简单地“造”出一个老街区,而是通过对老建筑元素的提取,让老建筑延续了新的生命,又和周边新建筑元素融合,在步入者眼中形成历史投射。而在几个重要景观点,则充分运用植物景观语言,改变了这一区域以绿为主的植物景观,形成以鸢尾、百子莲、翠芦莉为主的蓝紫色系植物区域;以金娃娃萱草、金叶石菖蒲为主的黄色系植物区域和以樱花为主的粉色系春季观花植物区域。春去秋来,一年四季,色彩缤纷,恰到好处地营造了如梦如幻的滨河盛景,把上海这座魔都的魅力展露无余。

  两大看点    一线两园赏美景无限  

滨河步道不算宽阔,但设计师充分运用了多种建筑语言,让河滨更加多姿多彩,一步一景。历史上,苏州河防水墙并不高,经历岁月变迁,岸边马路不少甚至低于水平面,防汛墙高高地拦在窗前。这次滨河改造,设计师在部分区域建造二级挡墙,保证防洪高度,同时将一级防汛墙降低,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美观的亲水平台,市民有了亲水空间。而高低起伏的设计,使防汛墙、亲水平台和墙内的人行道融为一体。沿河行走,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自己走到了墙内的小花园中,悠悠笛声从墙那边隐隐传来,紫藤架下有一种梦幻的感觉。

漫步苏州河畔,时而会见到一个小小的绿化景观,树石花草构成的景观小而美,喜欢摄影的人们常常在这些小景观前流连忘返;时而会有一个休憩区域,有各种创意的休息空间,最有名的设置叫“飞鸟亭”,银白色的遮阳板凌空而起,恰似飞鸟的羽翼,遮蔽着有些灼热的阳光。滨河不仅有步道,还有专门的骑行道。休息天,邀三两好友,骑上共享单车,赏滨河美景,可以有“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意境。

沿着这约3公里的河滨,还有两个值得一游的花园。一个叫“九子公园”。公园很迷你,却设计精巧。所谓“九子”,并没有“龙生九子”的壮阔,而是“造房子、跳筋子、滚轮子、顶核子、打弹子、抽陀子、扯铃子、掼结子、套圈子”。现今五六十岁的人对此很熟悉,那是上海弄堂里的小囡玩意。公园以此命名,让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很亲切。公园里,每一个游戏都做了一个雕塑,雕塑旁是一个小广场,让人们回忆这些儿时的玩意,也学着再做一遍,笑一笑。

除了这个别出心裁的公园,沿着滨河步道走到外滩,就在外白渡桥边,有一座气质完全不同的花园。这里,原先是一个固定的植物景观,设计者将景观打开,用多种植物构造了色彩明艳、美不胜收的“最美花园”。穿行在狭窄的步行道上,一边是奔向黄浦江的河水,一边是历史感厚重的外白渡桥,上海大厦成为背景,浅咖啡色的建筑,静静地衬托着眼前的姹紫嫣红。苏州河在这里,展现了东方大都市的绝美景象。

  多样生活    吹拉弹唱和啤酒咖啡  

城市,只有建筑是不够的。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的卢主任对河滨建设也是感慨良多。作为属地管理者,在建设工程完成后,他们就开始了对内容的进一步构想和实施。大上海,要有它的“大”,要有它的“洋”,也要有它的生活气息,或者叫“烟火气”,才能真正体现出苏州河对于上海的意义,就像塞纳河之于巴黎。

在九子公园旁,有一段老建筑相对集中的区域。这里的老建筑大多是旧时的仓库,砖墙木门,很多建筑留下了风雨剥蚀的痕迹。管理方在这儿导入了一个艺术的开放办公空间,这个办公场所名为“有为公社”。它保留了房屋原先的结构,不同的办公主体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小区域,也享受着管理方提到的宽阔的公共空间。室内有足够大的咖啡屋,室外有情调十足的茶座,洽谈休憩都相宜。游客把这里当旅游景点,在很经典的墙外拍照留念,敞开的大门里,也许又有新的创意诞生。

河边的景色太美,很多人舍不得到屋里去,亲水平台上有古风爱好者,穿长衫弄笛,蓝衫飘飘,笛声悠扬,引来白鸥掠过。很多老房子爱好者在这里落脚,设计了著名的杭州APEC用瓷的玛戈隆特骨瓷在这里开设了陈列馆,西湖碧波和苏州河细浪喁喁细语着,中国陶瓷研究所的木牌就挂在边上,暗示着这里对于中国陶瓷的重要意义。楼上被设计成苏荷旅行酒店,游客们住在1933年的老房子里,体验上海的历史风情,睡觉也成为旅行的一部分。

阿姨啤酒屋有着众多粉丝,不过消费者大多选择坐在露天,三五好友,几杯啤酒,吹着秋风,好不惬意。不远处是咖啡吧,经营方设计了很多室外座位,阳伞下重重叠叠,高朋满座。眼前的河,飘着咖啡的香味,这一景象,像极了巴黎左岸。

卢主任说,作为管理方,他们希望这里能充分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文化,因此,导入的都是有上海元素的项目。而最有上海特点的,其实还是管理。他们引进了大批年轻志愿者作为补充管理力量,让苏河河畔的居民参与到苏州河滨自治的队伍中,成为区域治理“一网统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