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一小时的路来上夜校!记者现场体验,市民夜校为什么这么香?
2020-11-09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最近上了热搜,轰动一时。这是因为今年开设的26门课程均成为爆款,很多瞬间被“秒杀”。市民夜校为什么火爆至此?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最近晚上特地去进行了一次体验。

 赶1小时路程来跟大厨学做点心 

市民马丽是杨浦区一所高校的行政人员。昨晚下了班,她匆匆吃了一口饭,赶了1小时的路,从五角场赶到徐汇区古宜路的上海市群艺馆市民夜校上课。每个星期去市民夜校上一节课已经成为马丽2016年至今的一个习惯,之前她学的是绘画课程,今年则学手工点心课。

手工点心课是今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26门课程中的爆款。3个月前的某日上午10点,马丽在网上掐点秒到一个名额,得来实属不易,她告诉记者,她很珍惜到夜校上课的机会,即便再忙,每周四晚上的这节手工点心课她是万万不能缺席的。

马丽在家里平时也做一些面点,但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总希望手艺再进一步。而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是某五星级酒店的大厨,不仅手艺了得,经验丰富,而且说话风趣。在结束了糯米点心制作的课程之后,大厨开始讲解面粉点心,讲到饺子馅的制作时提到了现在已经十分难得的用来熬油的猪板油。“熬成了猪油拌在饭里,那真是一个香啊!”老师的课勾起了童年生活满满的回忆。马丽有时在想,自己为什么总是对市民夜校的课程心心念念呢?除了真的可以学到知识,享受到学有所成的快乐之外,重拾坐在课堂里当学生的感觉也是一点。现在都在提倡“学习型社会”,要活到老学到老,要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

 市民“需求导向”催热市民艺术夜校 

就在前天,市民夜校的主办方上海市群艺馆的官微又涨粉700人。虽然市民夜校的报名早已结束,但依然每天有大量市民在网上询问相关事宜,并且准备时刻关注新课程的报名进展,以求第一时间能够报上名。上海市群艺馆的官微恐怕是目前上海公共文化场馆最热门的官微之一了。

上海市群艺馆培训部主任徐皓直接参与了2016年上海市民夜校的创立。他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市民夜校最初创立时只开设了6门课程,当时报名的市民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后来这个夜校就逐年火爆,而且很多学员都是下了班赶来的青年白领。直到今年火爆到上了热搜,这似乎都是意料之外,但其实是在情理之中。

在徐皓看来,市民夜校今年尤其火爆,除了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夜校停办,人们的学习热情在下半年井喷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他们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了“需求导向”。在确定今年26门课之前,上海市群艺馆进行了大量调研,广泛听取市民对于夜校课程的意见。像最火爆的街舞课、非洲鼓课、手工点心课、彩铅课、水粉画课等都是在听取了市民意见后开设的。这其实也是一种供给侧改革,通过市民点单而开设出来的课程,想不被“秒杀”都是很难的。

据了解,根据防疫的要求,今年市民夜校的学制也进行了调整,每个班学员控制在20人,一门课程上12节课,每周一次,而且为了让市民能够公平享有公共文化资源,每个艺术门类每个市民只能成功报名学习两次。

 扩大平台,市民夜校酝酿市区联动 

上海市群艺馆副馆长吴榕美是40年的老群文了,最近又在负责上海群文志的编撰工作,对市民夜校的历史很了解。她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其实1950年代上海就有市民夜校这种形式了,当时市民夜校的一个功能就是开设识字班,教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识字,提高文化知识。后来因为群文的方式没有跟上时代,群文变成了老年学习班和儿童亲子班的代名词。

“其实群众文化应该是全体市民的文化,中青年市民在过去一段时间没能很好地参与到群文中来,现在必须把他们重新吸引过来。”吴榕美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上海目前有1000万中青年职工,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必须要进行纾解。吴榕美就曾遇到过一个高级白领强烈想来夜校上戏剧班,说“我就是想发泄一下。”而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设立其实就是要通过为中青年职工创造上课的条件,把他们吸引到群众文化中来,让他们缓解压力。

市民夜校完全是公益性质的,上海市群艺馆现在周二到周五每晚开课,都要补贴大量水电费和人工费,而市民学费也只象征性地收取500元。“据我们所知,现在社会上一节兴趣课就要两三百元学费,所以像12节课500元学费的香道课这样的夜校课程都十分抢手。”吴榕美说。

吴榕美透露,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能够有机会加入夜校,上海市民夜校正在酝酿市区两级联动,也就是在上海市群艺馆开课的基础上,让一些有条件的区级文化馆也加入进来,根据自己的所长开设课程,让市民夜校服务更多大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