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分钟内感受红楼的兴衰成败,交响乐《红楼梦》全球首演精彩谢幕
2020-11-1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王婳

合唱队、越剧独唱,还有中国民族乐器的加入……这样一出多角度跨界融合的《红楼梦》到底有多别具一格?2020年11月15日,观众们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揭开了交响乐《红楼梦》的神秘面纱。这台为纪念徐玉兰先生诞辰100周年,由胡咏言、于阳、刘力担纲作曲的经典作品,犹如万花筒般绚丽斑斓,也将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今时代的延伸。

  交响乐《红楼梦》探索经典美学内涵  

“三弦声一出,就能感受到一丝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悲切。”

15日晚,当交响乐《红楼梦》的第一乐章《独白》起始,台下的乐迷们已经开始默默惊叹起来。

确实,“三弦”这种并不好听,且音质硬邦邦、富有京味儿的乐器出现在第一乐章中,让人有些意外。但确是这次作品的作曲者之一胡咏言有意而为之。“我不只是关注《红楼梦》,还有作者曹雪芹感受到、经历过的,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内容。”胡咏言说,他希望能通过这个作品挖掘和认识曹雪芹,从而把大家从曹雪芹的内心世界带到《红楼梦》这个作品本身。

正如他所说,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瑰宝,《红楼梦》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不管是翻译出版文学、影视作品还是戏剧表演,对《红楼梦》作品本身的瞩目,都远远超过了曹雪芹的经历。因此,用音乐创作来“对话”曹雪芹,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在排练探班时胡咏言接受采访曾谈到,之所以邀请上海歌剧院的著名男高音韩蓬,正是因为在他看来,两者有形似之处,会更容易让观众有代入感。这样的精妙设计自然不负众望。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整整80分钟的作品引领我们在行云流水、大气恢弘的跨界合奏中感受到了红楼的兴衰成败,凄美又荡气回肠。

当晚的交响乐《红楼梦》共有6个乐章,交响乐演奏部分由上海爱乐乐团担纲,指挥是胡咏言,“贾宝玉”角色由越剧演员王婉娜担任,浙江音乐学院合唱学院担任混声合唱,交响乐团中还有民族乐器三弦以及琵琶的加盟。现场管弦乐团的每个声部各司其责,奏出自己独特的音色和音符,然后在大厅的空气中交织到一起,汇聚成一首壮丽的乐曲。所有人都陶醉其中,享受着交响乐带来的领悟和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15日晚的首演中,还有一位特别的观众——越剧大师徐玉兰的儿子俞小敏。从2017年萌生交响乐《红楼梦》作品的想法到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徐玉兰艺术专项基金,最后找来了胡咏言、刘力和于阳,一同做这件有期待又有挑战的事儿。可以说他对这次跨界经典大作有着属于自己的深刻理解,也帮助了创作者们更好地创造和完成这部作品。

  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从萌生想法到筹备交响乐《红楼梦》,两年多的时间里,外界对这次经典跨界充满了期待。毕竟,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戏剧表演,都曾举世瞩目——《红楼梦》自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从浙江乍浦港与货物一起飘洋过海,流传到日本长崎开始,在海外传播历史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越剧《红楼梦》更是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进京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厚爱。珠玉在前,交响乐《红楼梦》将如何带着经典作品的影子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精髓呢?俞小敏、胡咏言、刘力和于阳,不但从创作之初就找来了100多页的越剧《红楼梦》乐谱简谱,还多次观看越剧《红楼梦》电影。之后,一行人又前往阜阳、嵊州采风学习,参观越剧博物馆和学校,也在现场聆听了越剧《红楼梦》。

为了体现文化自信一以贯之的“传承”和“创新”精神,他们还邀请了一位越剧弟子来唱《红楼梦》,颠覆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比如,越剧表演时,往往有大段唱腔没有伴奏,完全是清唱。在感叹传统艺术博大精深的震撼力的同时,三位主创也达成一致,要将这样的唱段保留在此次作品中。在主要唱段的处理中保留越剧原本的语言古韵,并且保留念白,但是为了能够让歌唱者的声音在交响乐中能被听见,会要求演唱者将音量放大,对“腔”本身作一些更加细致的处理,以达到出彩的艺术效果。于是,观众才得以在15日晚的首演中,领略越剧演员王婉娜版的“贾宝玉”,像珠宝一样镶嵌在交响乐中。

显然,这种保留最精华只言片语的唱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绝非在越剧基础上的简单改编,而是一部保留了越剧韵味的交响乐作品,结合得恰到好处。虽然现场有许多越剧迷,之前很少观看交响乐的表演,但也在现场,尝试着轻轻闭上双眼,想象音乐对应的画面。正如于阳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音乐嘛,不需要听懂,只要能让你记忆深处那份模糊的画面清晰起来,就勾起了每个人的所思所想。而这正是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这样的跨界创新,也因此能够像文学、影视和戏剧《红楼梦》一样,受到人们的关注。首演两周前,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

  四管交响乐队打造无限声音潜能  

除此之外,交响乐《红楼梦》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为了改变纯西方管弦乐队的音色,刘力在创作中加入了具有特殊表现力的民族乐器琵琶。再如为了表现“省亲”这一最辉煌的场面,刘力写了3首大合唱,增添了气势,但无疑也大大增添了排演的难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融入合唱队、中国戏曲独唱、部分中国民族器乐等多种元素的编制,让交响乐《红楼梦》在音色搭配、乐队动态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有着万花筒般的声音可塑性。尤其是《红楼梦》故事中蕴含着多种不同的人物性格、情绪与冲突,必须有丰富的音乐层次才能得以体现,用四管交响乐队来呈现非常契合作品的表现。

在西方交响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四管交响乐队的编制曾受到马勒、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等作曲家的青睐,出现过大量令人震惊的伟大作品。四管交响乐队是以齐全的管弦乐声部为基础的庞大交响乐队,此次交响乐《红楼梦》作品的创制不但采用四管交响乐队的创作与演出,并且在此基础上融入合唱队、中国戏曲独唱、部分中国民族器乐等多种元素。这样的编制在音色搭配、乐队动态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有着万花筒般的声音可塑性,将是对我国“四管大型交响乐队”领域中的重大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王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