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最新期待是什么?
2020-11-19 青年

今年7月至8月,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上海团校青年研究中心以“上海青年新期待”为主题,在全市14-35周岁青年群体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和重点人群访谈。课题组围绕青年在就业创业、消费、理财、公共文化设施使用以及社会参与等领域的认知、行为和态度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调查共计回收电子问卷5110份,受访者中,男女比例基本相等,90后和95后约占六成,85后占21.3%,00后和05后近20%。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嘉音 制图 吴佳斐

═  青年关键词  

说到上海会联想到的词汇排在前列的依次是:现代(12.0%)、时尚(10.1%)、开放(9.6%)、创新(8.4%)、高品质(8.1%)、机遇(7.7%)、有活力(7.4%)、安全(7.1%)、包容(5.2%)等。

从地域上看,非沪籍青少年(1535人)对上海的印象,排名前五位的是:现代(19.2%)、时尚(15.9%)、机遇(14.9%)、开放(14.9%)、创新(13.7%)。

就业  /

申城青年“稳”字当头

受访青年中的就业情况比较稳定,“全职就业”比例最高。

在灵活就业的青年人群中,具体的就业形式包括:其他灵活就业人员76.3%,自营劳动者21.3%,家庭帮工2.4%。

青年在上海的主要目标是“就业”,在沪“创业”的热情需进一步加强。

问卷统计显示:受访青年留在上海的主要目标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就业”(占54.8%),其次是“学习”(占22.8%),再次是“陪伴亲人/友人”(占10.0%)和“创业”(占4.7%)。

青年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情况,倾向于继续保持目前的工作状态,主动计划换工作的意愿不够明确。    

在回答未来5年是否有换工作的计划时,超过一半的受访青年选择了“不打算”(占71.3%),有换工作打算的占28.7%。

对于有意向创业的青年,“获得创业培训课程”“获得税收优惠信息”“获得人员招聘渠道”是前三项待提高有效供给的方面。青年对创业时,如何获取相关资源的渠道,“不了解”的占多数(基本上所有问题都显示青年人选择“否”的比例超过一半)。

婚恋  /

男青年更愿意结婚

单身且有结婚意愿的人数占比最高,同时,也有10%左右的受访青年倾向于单身。

在恋爱和结婚的状况及意愿调查中,“已婚”占33.2%,未婚的青年中,选择“单身,未恋爱,且愿意恋爱和结婚”的人数最多(占51.3%),选择“恋爱中且愿意结婚”(占24.6%)远远高于“恋爱中但不愿结婚”的人数(占3.6%);还有9.6%和8.7%的青年分别选择了“目前单身,愿意恋爱但不愿结婚”和“单身,既不愿意恋爱也不愿意结婚”的意向。无论是否在谈恋爱,从结婚意向来看,均显示出“不愿结婚”的女性(17.3%)多于男性(11.6%),女性(7.7%)“想单身”或“没想好”的比例高于男性(4.4%)。

生育  /

“未育,愿意生育”的比例最高

受访青年中“未生育”及“未育,且愿意生育”的占比高;已生育的受访青年中,愿意且已生育1个孩子的青年比例远高于愿意或已经生育2个或2个以上孩子的青年。

1、在生育状况的调查中,受访青年选择“未生育”的比例最高(75.2%),选择“已育有1个孩子”的占22.0%,选择“已育有2个孩子”占2.6%。

2、在生育意愿的调查中,受访青年“未育,愿意生育”的比例最高(51.6%),而选择“未育且不愿意生育”的占13.0%;选择“已育有1个孩子,不打算继续生育”的占15.3%,而选择“已育有1个孩子打算继续生育的”占5.4%;选择“已育有2个孩子不打算继续生育”的占2.3%,而选择“已育有2个孩子,愿意继续生育”的占0.3%。

住房  /

近六成青年满意目前的住房感受

1、近六成的青年对目前的住房感受表示满意,人均居住面积与青年人对住房的满意程度不完全成正比。

问卷显示:近6成的受访青年(59.1%)对目前的住房表示满意,而与此相对应的,选择人均住房面积为20-40平方米的青年人比例最高(占33.7%),其次是人均住房面积为40-60平方米(18.4%)和人均住房面积为10-20平方米(17.4%)。可见:人均住房面积和青年人对住房的感受并不完全成正比。从年龄来看,“05后”对住房表示满意的比例最高(87.3%),随着年龄的递增,对住房表示满意的比例递减,最低的是“85后”(53.0%)。

2、租房居住的青年人数占比仅次于居住在产权房的青年人数,但是租房一族的购房意愿不强(9.7%);购房或置换房屋意向更为明确的是居住在产权房、私房和直管公房的青年。

消费  /

网购比例远超实体店购物

1、青年的平均年收入水平与上海市的年人均收入基本持平。有27.6%的被访者选择平均年收入7-10万。

2、青年的消费内容比较多元,青年人在追求时尚、现代、自由的生活内容方面比较有期待。对青年人最近1年消费支出前5位的项目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美食位列第一(13.6%),其次是个人形象(12.1%)和科技产品(10.2%),青年人在买房/租房/房贷上的消费支出和用于旅游的消费比例相近(8.6%和8.2%)。

3、青年最主要的消费渠道是“电商”。

统计显示:青年最主要的消费渠道是电商(81.9%),远远超过到实体店购物的比例(15.5%)。当代青年比较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品买卖的活动,这也提示有关部门需要更为关注青年人网络购物的安全性以及售前和售后的服务和维权服务能够跟上青年消费的规模和需要。

4、青年人选购商品的依据呈现出多样且偏向理智和尊重客观依据的行为取向。

调查显示:青年人选购商品时,遵照“实际需求”的占19.6%,侧重于“品牌”的占17.8%,听从“专家的建议”的占15.2%。通过统计,我们也可以看出:青年在选购商品时,朋友们的购买倾向以及“直播”的营销方式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也有相当影响力,值得相关部门关注这些特点,更为精准地引导青年人养成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

社区  /

感觉安全幸福有获得

1、青年在社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多,遇到困难时能主动求助并获得社区支持的数量不明显。

在回答“最近1年,在家庭生活、学习和择业就业方面是否遇到困难并向社区求助?”的问题时,最多的青年选择了“没有遇到困难也没有求助”(72.1%),其次是“遇到困难,没有求助”(16.8%);也有近5%的青年选择了“遇到困难并求助”;其中,求助后,“得到帮助”和“没有得到帮助”的青年各有3%左右。

2、目前居住社区给青年人的安全感的均值最高(7.28),其次是幸福感(均值6.64),再次是获得感(均值6.28)。

3、青年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不够高,青年获得社区活动消息的主要渠道以居委会或者邻里之间传递通知为主。

受访青年中最大比例的人群选择了“从不参加”社区活动或事务(25.6%),而青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最主要渠道是业委会或居委会(23.6%),其次是通过邻里(14.6%),再次是青年中心(11.0%)和青春上海act+(10.1%)。

出国  /

对未来出国的意愿不高

1、青年人对未来出国学习和工作、生活的意愿不高。大部分青年考虑是否出国的因素包括:家里的经济承受能力、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国际环境的安全程度。

在回答“未来五年,是否打算出国留学或定居”时,绝大部分青年选择了“不打算”(75.7%),其次是选择“没想好”的青年占9.6%。还有近10%的青年选择了在综合考虑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还是会考虑出国。

2、青年对于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的期待主题不明确,需求更集中在与其生活关系密切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的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在调查中,受访青年对于未来5年,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运用的具体领域中,排在前五位的项目是:医疗、卫生设施(16.0%)、公交枢纽(15.0%)、购物中心(12.4%)、中小学校(9.3%)、文化艺术场馆(8.3%)。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嘉音 制图 吴佳斐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