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非遗研培呈上“时尚黔风”新答卷
2020-11-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昨日,一场“传统刺绣创意设计”时尚作品动态秀演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举行,为东华大学第八期非遗研修班结业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据悉,此次活动为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主题活动“东华活动周”的“传承”板块。 “精英回归,精准帮扶”是本期研修班的特点,12名往期优秀学员和8名来自上海对口帮扶的贵州遵义学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研学,交上了一份种类、数量、质量均创新高的美好答卷。

苗族纹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T台上,由艺术设计专业研二学生徐君怡和非遗传承人黄贤梅、田孟勤、冯时素联合设计制作的《苗意》系列服装夺人眼球。

《苗意》以苗族挑花背扇纹样、银饰纹样为灵感来源,传承人和研究生共同设计苗族银饰纹样,将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相糅合,探索更多呈现可能。通过激光表面处理技术,把八角纹、蝴蝶妈妈等有苗族代表性纹样呈现在面料上,加以十字绣、打籽绣等装饰,让图案富有层次感。在激光标记的基础上,以锁绣等完成银饰纹样刺绣,再辅以银饰点缀,使服装保留了银饰的灵动感。而以明亮鲜艳的红色为主调的《喜上眉梢啊》系列服装,打破了人们对苗族以蓝、黑、白为主,较为深沉的传统印象。作品设计灵感来自黔东南苗族“蝴蝶妈妈”的传说,由研二学生赵一格与传承人石柳莎、李芳、靳会合作完成。

阿芯是一个漂亮的苗族姑娘,来自贵州凯里,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有了8年的丰富工作经验,原来在她18岁中学毕业的时候,就选择了创业,想用年轻一代的手艺与理念,为非遗做出新的尝试和探索。

她说,“目前,我们的刺绣、蜡染产品主要分为传统、文创和舞台三个方面,经过这一个月在东华大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高了我对时尚的理解。我这次的毕业作品,将原本传统的手工艺以更现代的方式来进行展现,更适合日常,我回去之后,也会开始考虑着手新系列的开发,进一步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

据悉,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定点研培高校,东华大学聚焦贵州、云南,2016年9月至今已举办8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培班,参加研修的刺绣传承人191名,培训非遗管理干部及师资78人,举办研培作品动态展演、静态展示25次,参展作品1200余件套。东华大学非遗研培成果多次亮相米兰、英国等国际时尚舞台,走入进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优秀成果展等,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