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城市|寒风中的核酸检测男护士:一杯咖啡就满血复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马鈜/图、视频、剪辑
初冬的申城气温骤降,风雨交加,医护人员在临时搭起的篷布下进行检测,不时有雨点落在身上。咽拭子检测,需要采样护士将棉签伸到检测者的口腔深处,操作需要快速准确。在平时算不上多大难度,但在这个阴冷的日子,户外操作要比平时难得多。
“其他部位都还好,手确实挺冷的,几个小时下来都冻麻了。”检测间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的95后采样男护士郭志恒不时甩甩手,来活跃一下手部的血液流通。
核酸检测,是病例筛查最关键的一环。上海零星出现本地新冠新增确诊病例,核酸检测的数量也因此有所增加。在一张张检测报告出炉的背后,是郭志恒这样的医护人员共同与时间赛跑。
受访者/图
他不时甩甩被冻麻的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作为长宁区的核酸检测机构之一,自4月初全面开展企业、个人核酸检测以来,日均接待检测人数约六七百人次,而从上周末起,检测人数大幅增加。
今天下午2点半左右,记者来到同仁医院。尽管已经距离下班时间不到三个小时,排队等待检测核酸的人群仍然排着长队,陆续有人前来同仁医院进行核酸检测。
“抬起头,摘下口罩,张大嘴。”正在为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的男护士郭志恒动作极其熟练,只见他将棉签在被检测者的喉咙内刮过,三到四秒钟就能完成一次咽拭子采样,样本便被随即装进一个试管。而每次完成检测后,郭志恒都会回到室内进行消毒一次,接着开始为下一位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郭志恒告诉记者,核酸检测采集员们,每天就在室外采集点进行采集工作,考虑到通风问题,就只能在防护服里多加几件衣服,每一次手消毒,消毒液与寒风都在手里揉搓。检测间隙,他不时甩甩冻麻的手。不过,感觉冷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接下来就是继续忙碌工作。
受访者/图
严格的防控是最好的护佑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中最广泛的就是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采集咽拭子时,恰恰就需要被检测者摘下口罩,张大口腔,此外,拭子又是直接刺激被检者的咽部,极易引起咳嗽和恶心反射,因此,每采集一个拭子,都存在着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的风险。
1996年出生的郭志恒是同仁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副护士长,医院开设核酸检测采样点后,就报名来到了这里工作。
上周六,同仁医院一天的采样点完成采样1003人,这周一更是达到了1655人次,还不包括医院医护外出采样800多人。就在这样的寒冷天气,一位采样点护士一天要完成三四百例的咽拭子采集。采样检测工作,尤其对手腕的考验度比较高,有的同事因此贴上了膏药。
核酸检测,如果防护不到位,还可能出现交叉感染。按规定,核酸检测排队人员前后应保持1米距离。在采样点,郭志恒不时提醒大家佩戴好口罩,保持一定距离。在他看来,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每一位市民都是一道防线,在这非常的时刻做好自身防护,就是对抗击疫情一线最大的支持。
“严格的防控是最好的护佑。”郭志恒说,冠状病毒检测的重要手段,看似简单的咽拭子采集,却是抗疫一线最为危险的操作,所以每个人都在做最大的努力。
一声“谢谢”化成无尽动力
疫情阻挡不住温情,正能量也在疫情防控一线不断汇聚。在同仁医院的采样点,虽然排队等候的队伍越来越长,但是看到采样护士们辛苦工作,大家的配合度也越来越高。
不少市民完成采样后,很认真地对着采访护士说了声“谢谢”。这一句句来自寒风中温暖的声音,是一股团结、友爱的力量。
“从酷暑到寒冬,24小时待命、随时上线……我们是一群人在一起战斗。”郭志恒说,而他,仅仅是千万抗疫大军中平凡的一员,也是只要一块巧克力或者一杯咖啡就能满血复活的90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马鈜/图、视频、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