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气象博物馆推出全国首套气象分龄研学手册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不少研学活动存在“走马观花”、深度欠缺等现象,如何才能让博物馆研学既有深度又有趣味性?今年的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上海气象博物馆联合慧玖研学带来了答案,发布了全国首套气象博物馆研学指导用书和分龄研学手册。既让孩子们能够在分级阅读和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气象科学知识,又通过互动体验型课程增加趣味性。
新探索 研学测重体验和参与
“有的博物馆研学安排时间十分仓促,甚至学完后都不知道博物馆的重点是什么。既没有收获知识,也没有培养科学探索的学习习惯。”曾经给孩子报名过博物馆研学的张女士无奈地说道。
面对研学市场出现的乱象,日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博物馆研学越来越热,但博物馆一直处于研学产业链中被动方,按需求提供场地,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博物馆特色内容和优质的研学品牌。”上海气象博物馆负责人表示,此次上海气象博物馆与慧玖研学和华师大中小学研学实践课题组合作,共同开发出这套博物馆研学指导用书和分龄研学手册。此外,为结合课程设计模式需求,更好设计研学课程,增加了很多体验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真正体现研学的意义。
新课程 增设趣味互动性环节
在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上,小朋友和家长拿到研学手册爱不释手。家长张女士欣喜地说道:“带着孩子去过很多博物馆,但是从来没有拿到这么精心设计并且分不同年龄段的研学手册,非常喜欢手册的设计风格,主题明确的内容呈现也让孩子受益匪浅。”
“研学课程设计的原则要遵守教育性原则、主题聚焦原则、深度参与原则和多元联结原则。”博物馆研学指导用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研学实践课题组负责人郑太年教授表示。整套课程设计围绕华师大课题组和慧玖研学申请知识产权的3EP课程设计模式开展。通过故事赋予研学情境、趣味和吸引力,拓宽了研学活动的展开形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特别的是,年轻人占据这套指导丛书研发团队的中坚力量,90后占比6成。
上海博物馆协会秘书处负责人表示,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创新,其实是上海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的突出案例。作为协会,也将大力宣传推广类似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重点推介博物馆研学精品课程,推动建立一批优秀博物馆研学教育品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