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册子,写下暖心助老故事
2020-11-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最近一位94岁的老人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因为身材矮小,不得不由家人抱起做人脸识别的画面,刺痛了很多人的心。为了让老年人追赶上智能时代的步伐,申城一群年轻人在调研后合力打造了一本《银发升G教程》,将免费分发给需要的人,并招募助老志愿者。

 做调研  聆听老人心声 

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吴含章从事科技助老快20年了。但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老人在新媒体时代手足无措的情况让他萌生了为老人度身定制《银发升G教程》的念头。

在和一家广告公司商量后,有5名90后和他一起成为教程制作团队。在设定教程内容前,大家邀请了一批老人座谈,分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碰到的糟心事。

在头脑风暴环节,几位年轻人根据老人们的诉求整理了相关问题,发现排序第一的是健康码出行问题,因为即便小辈为长辈申请好了健康码,过段时间仍要重新认证,非常麻烦。其次是日常购物时如何进行手机支付。“我们还发现出行和就医也成为比较棘手的事。很多老人看到马路上的出租车是空车但扬招也不停,因为都被网约掉了。而现在到医院看病基本都是网上挂号。现场的号较少,老人面临类似的困境很多。”

在座谈会过后,团队成员们一起制作了一部《5G时代的2G老人》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了视频之后,我们希望给更多老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于是就筛选了老人在5G时代碰到的几个最大困难编了教程。”吴含章说。

现在,这份《银发升G教程》已获得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支持,将刊印2万份,分发给有需要的人。

 求反馈  度身定制教程 

1993年出生的潘心怡是这个升G团队的成员之一。当看到敬老节当天自己和小伙伴策划拍摄的视频上了央视新闻的微博认证号后。她感到非常自豪。拍的时候没觉得什么,没想到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潘心怡认为,毕竟不是所有老人都有手机,也不是所有老人都能玩转手机。“我曾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奶奶,她拿着手机,虽说智能手机里装了地图,但她不知道怎么用。我帮她输入了目的地地址,让她跟着导航走,对我而言很简单的事,但对她而言是有难度的。”

小潘透露说,自己的外公接受手机程度不是很高,不会移动支付,连微信也没有。对他而言手机只是基础的通讯工具。“作为小辈只能用传统方式帮他将健康码打印出来,带在身边。”

在制作教程的时候,考虑到有的老人看不清字迹,团队成员尽可能将字体放大点。在设计的时候尽量简化操作流程,而册子上的语言也尽量浅显易懂,让老人看得懂。

第一版设计稿出炉后,小伙伴们带回家纷纷给自家老人体验。有的老人反映第一版教程字体有点小,要求把图片和备注放大。还有的表示有的词看不太懂,要求更换词句。最后,贴心的团队成员特地在教程上将要点框出来。

小潘认为,在飞速发展的5G时代,一方面老人要融入这个时代。另一方面,她也希望社会各界,包括各行各业都能开发一些适老化的产品,让产品去适应老人,而非让老人去适应科技化的社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