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城市|守护营前村,95后志愿者挑起大梁
2020-11-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11月9日,上海报告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在沪居住地祝桥镇江镇社区营前村由此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令人称道的是,守护营前村,95后志愿者挑起了大梁。

“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14天的昼夜兼程

虽然该病例的活动范围和接触人群相对有限,但是群众的不安情绪还是逐渐扩散。祝桥镇“三支一扶”大学生马文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营前村的。

祝桥镇政府防疫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将前线指挥部在江镇社区建立起来,并迅速从机关单位中抽出10人组成机关冲锋队加入前线的防疫工作中,土生土长的祝桥盐仓红星村人马文豪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他今年刚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

“进入营前村,住宿条件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善。”于是,大家搬桌椅、打地铺、搭帐篷,原本的村部活动大厅经过改造顺利地变成了临时宿舍。队员们的洗漱急需解决,大家又一起将运进来的集装箱改造成了集体澡堂。

正处换季时节,气温多变,流感多发。在这个敏感时期,晚上值夜班的时候,小马时不时地在缓冲区有限的范围内小跑,既保持清醒又不觉得寒冷。“隔天白天轮休时我坚持在驻地的广场上运动一会,或是跟随巡逻队在村里巡视。如此半月,我让自己时刻保持着战斗活力,也保证自己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在一次巡逻队的巡视中,马文豪和小伙伴遇到了一位没有戴口罩就在闲逛的村民。“巡逻队的职责便是督促村民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村民过多聚集。”于是上前劝阻,谁料,该村民完全不听从劝阻。

“面对他强硬甚至有些傲慢的态度,我竟一时语塞有些不知所措。幸好,我还记得临行前别人的忠告:对于有些不讲理的村民,光讲道理是不够的,有时态度强硬一点摆出足够的事实,他们反而会服软。”

于是,小马暗自鼓劲,先摆出明确态度表示“你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用强硬的语气将对方的话顶回去。“在他愣神的时候我又告诉他我们之前的防疫阻击战是多么艰难,全国人民付出不可估量的牺牲就是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小马甚至还在手机上查阅了防疫资料,都一一列举给该村民看。

“这位村民可能意识到自己理亏在先,又加上巡逻队随行的村干部不断地劝导,最后带着歉意配合了我们的工作。”小马舒了一口气,也意识到在今后的防疫工作中,对村民的疏导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因此,不论在之后的快递分递还是关卡值守,遇到村民需要疏导时,他更加自信从容。

14天的昼夜兼程,作为奋战在营前村一线青年力量中的一份子,马文豪深感肩上的责任,而他内心的使命感也更加强烈。

“其他坚守的青年力量感动着我”

全村的核酸检测对于冲锋队来说是大考。马文豪共参与了前后两次核酸检测的协助工作,都是在门口的测温岗。

第一次核酸检测时就遇到了麻烦。由于一开始情况不明,村民们有些恐慌,排队现场显得有些混乱。

“我们测温岗是第一个卡口,放送人流的快慢直接影响里面核酸检测工作的效率。门口大家忙得焦头烂额,而里面也不时出现人员拥堵的现象。小马和冲锋队的另一位同事在休息的空档商量着,决定一人负责观察内部人员的聚集情况,另一人根据指示再分批放村民测温通过。

这样操作下,放送的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而人流的速度逐步稳定,也确保了检测点不再出现人员拥堵的情况。第二次核酸检测大家就更轻车熟路了,村里安排村民们分生产队拿号依次进入检测。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把信息登记的环节加到测温之前,这样更加快了人流通过速度,做到‘检测等人’而不是‘人等检测’。”

在营前村的防疫前线,还有其他青年力量在坚守着,感动着马文豪。有一位安徽小伙,大家都叫他“帅帅”,他是在封村前夕意外进入营前村的,也不得不待在村里半个月。然而,就是在旁人看来有些“不幸”的经历,他却欣然接受,最后他也穿起志愿者的服装,与志愿者们同吃住、共坚守;

另一位营前村本村人,大家都称呼他“大伟”,在其他人巴不得赶快离开村里的时候,他听闻封村的消息后,毅然赶回村里参与村委的志愿者工作。用他的话讲“自己村的情况自己熟”“营前人守土有责”……

“14天的防疫工作,让我有幸跟随一位位优秀的前辈奋战,也让我结识了一个个新时代的青年同路人。时代的使命召唤着,而我们青年力量必当闻令而动。”马文豪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