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海经》为起点,孩子们用画笔创造自己的专属神兽
2020-11-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剪辑 常鑫/图、视频

身姿婀娜的仙女在一轮圆月上翩翩起舞,身旁睡着一只“软萌”的白兔;形似乌鸦的神鸟振翅而飞,以弱小的身躯衔石填海……嫦娥玉兔、精卫填海,当这些中国神话故事“跃”出书本,“跳”进孩子们的画纸,是什么模样?

11月,一场名为“传统文化在行动”的艺术体验在U2悠涂艺术(简称悠涂)举行。在老师们的指导下,30位小朋友将《山海经》中充满瑰丽想象的的“创世神话”,描绘成现实的画作,“浸入式体验”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喜怒哀乐。

悠涂的老师们希望,能以中国经典《山海经》作为起点,唤起孩子们对于古老中华神话故事的兴趣与传承,为小朋友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架起新的桥梁。

 打造可以“沉浸式体验”的神话世界 

走进悠涂的工作室,一幅两米长的水墨山水画卷,层峦叠嶂,雾气萦绕,让人仿佛踏入《山海经》中那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

“让小朋友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陆颖婷介绍道,他们不仅会为孩子们讲解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经典故事,还花了两周时间翻阅《山海经》相关的影像资料,绘制出一幅描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的水墨长卷。

这幅水墨画可不只是摆设。整个艺术体验环环相扣、丰富多彩——小朋友先要听完《山海经》的小故事,完成以水墨、拓印等中国传统美术技法为元素的小游戏,再跟随老师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小神兽”。活动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山水长卷上,惟妙惟肖的神兽,巧妙点缀的山云,将孩子们带到了梦幻神秘的神话世界。

当然,工作室里还处处都有“上古神兽”的影子,游戏用的方形纸箱道具,灵感就来源于《山海经》记载的“烛龙”,彩色毛毡制成毛茸茸的鳞片,引得不少小朋友冲上去一探究竟。

遇到不认识的“陌生神兽”,孩子们就跑回桌旁,翻开名为《观山海》的手绘图鉴,这本通俗读本浅显易懂地描述了《山海经》中的神话世界,引得不少小朋友抢着翻阅,试着从中寻找“神兽”的蛛丝马迹。

陆颖婷说,这样的互动,能让这群不到10岁的孩子们迅速融入情境,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中国神话的魅力。

 用画笔创造属于自己的“超级英雄” 

边听神话故事边绘画创作,孩子们不仅从中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还循着古人汪洋恣肆的想象力,“脑洞”大开。

在8岁的姑娘谭筠澜的眼中,玉兔可不只是睡在月宫桂树下的“萌宠”,她的画笔下,那是只耳朵和身体一般长、背上长着粉色翅膀的“厉害”兔子,“它的耳朵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的声音,它还会飞,可以轻易躲过想吃它的怪兽。”5岁的王思睿的作品乍一看像是“九色鹿”,但在他心中,这只身型优雅、色彩缤纷的鹿可不简单,“它生活在海里,能跳很远,跑很快!”

孩子们对神话的“钻研”和兴趣也感染了家长,王思睿的爸爸王俊,陪着儿子一起分析起这只“神鹿”的其他特性,“比如说它的身体是蓝色的,是不是很冰?脑袋是红色偏橙色,是不是嘴巴里能喷火?我觉得他用这些颜色,都有自己的一些想象在里面。”

和谭筠澜、王思睿一样,每个小朋友都对自己创作的专属“小怪兽”爱不释手,向老师和家长介绍着它的“人设”和“背景故事”,还不时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小怪兽有什么特异功能呀?它生活在哪里?”

这群小小艺术家们的作品没有统一的色彩,没有统一的风格,却都充满童趣的幻想。可以说,每个孩子创作的“小神兽”,都是他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超级英雄”。

“生动、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故事,最适合孩子们阅读了,还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创作欲。”通过和神话故事融合的艺术体验,陆颖婷希望能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他们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断探索、吸收并创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剪辑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