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余隆:中国音乐的未来,是这群年轻人的
2020-11-2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如果重返20岁,如今已成国际著名指挥家的余隆,会怎么选择自己的职业?会怎么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会不会想到几十年后,合作的作曲家会要求自己麾下的乐队,演奏出“安静的湖面上紫色的雾”的感觉?11月26日,他坐在上海乐队学院一群20岁出头的青年学生中间,聊着这些或正经或活泼的话题。这位一直在强调“扶持青年艺术家”的国际著名指挥家,主动安排了这次座谈会,希望了解青年音乐人才的困惑,并给出自己的建议。“现在的艺术教育,给了他们比较多的框框,我希望能鼓励他们保持年轻人的好奇心,多一些想象力和创造力。”座谈结束后,余隆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因为我们音乐行业的未来,是这群年轻人的。”

  “我曾一心想当画家”  

今年,疫情给整个演艺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也让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对未来更加忐忑。“我请你们喝咖啡,你们甚至可以翘着二郎腿,和我边喝边聊。”余隆笑着说,他希望松弛的气氛,能帮助年轻人问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关于技术的,还是关于未来的。

2019年考进来的大提琴学生吴孟锜问,自己跟乐队合奏的时候,特别紧张的是怕自己拉错,而这也问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但余隆鼓励说:“应该敢于拉错,因为现在和乐团一起演奏,你们只是实习。但同时,又要增加对音乐的了解,你们在这里学2年,我建议你们1个月研究1个作曲家,2年就能研究24种演奏法。”

余隆说,自己20来岁时,也和他们一样有困惑。“我当时特别不想学音乐,一心想当画家。我家人都是搞音乐的,逼着我学,结果我基础没打好,所以后来只能改指挥了。”余隆自我调侃后,又正色说,“如果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我希望自己是能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对任何知识都有兴趣,爵士、摇滚、语言,甚至网络文学,这是知识结构,世界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就算你不从事音乐行业了,这一点也会让你受用。”

据悉,上海乐队学院如今已经开设现代音乐产业课程,邀请在音乐商业运营、制作、推广和传播方面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举办讲座,帮助青年演奏家获得“破圈”的机会和能力。

  “有想象力才有竞争力”  

在座谈中,余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曾经率乐队和一位著名作曲家一起工作,“他给我们演奏员提出的要求,是要有湖上安静的感觉,还要有雾,这雾还得泛着紫色的光。”一头雾水的上交演奏员们,也是怎么演奏都没法让作曲家找到那“泛着光的紫色雾”。几次之后,余隆灵光乍现,让演奏员们将演奏力度从MP(记者注:中弱)改成PP(很弱),作曲家大喊:“有雾了有雾了!”

这个故事,让一起座谈的年轻人,哄堂大笑,但余隆讲这个故事,却有深意。“我一直希望的,是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好奇心、想象力,”他说,处理很多作品,其实就靠想象力,“好奇心能带给你们难以想象的回馈,是你们拥有的最大的礼物。”

他说,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懂音乐”一说,“其实,音乐就像这杯水,观众是容器,在圆形的杯子里,水就是圆形的,流到方形的容器里,就是方的。同一段音乐,不同的人听了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音乐考验一个人的想象力,音乐是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桥梁。”

95后姑娘孙揽月,是位小提琴手,她被余隆鼓励和自己相互提问。余隆说:“你们都是90后、95后的孩子,对一件事情要充满好奇心,只有有兴趣的孩子才会有疑问,有疑问了,才会想去解决这个疑问。现在上交在往更高标准上走,一样,也会遇到新问题,也必须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

余隆说,自己在行业内这么多年,深刻理解到“竞争力来自创造力,创造力来自想象力”的道理,“有了想象力才有竞争力,你们未来搞不搞音乐都不重要,可以做任何职业。”

  “未来有更多的机遇等着年轻人”  

作为国内古典乐行业的领军人物,余隆管理着包括上海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在内的六七个顶级音乐机构,每天不同的会议之余,还有排练、指挥等专业工作,将日程挤得满满的。但特意空出1个半小时的时间找青年音乐家座谈,是缘于他一直以来“给年轻人创造平台”的理念。疫情以来,他更是致力于发掘优秀的青年音乐家,在上交的新乐季中,给了他们很多的机会。“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这一代年轻人终究会出来,有更多的机遇等着他们,就需要他们更好地做好准备。”余隆告诉记者。

他对“唯学历论”嗤之以鼻。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的小提琴手刘蓓苾比较苦恼的是,她听说很多职业乐团的应聘,都要求是音乐专业院校的学历。余隆说:“如果你的小提琴拉到无懈可击,你去柏林爱乐,人家照样要你,不会看你的学历。”

“中国有句老话,叫笨鸟先飞,作为年轻人,就得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准备好,成熟的演奏员用一个星期准备,你就用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去学习,”他说,这就像健身,女生想要两条马甲线、男生想要八块腹肌,都不是一觉醒来就会有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但事业上一定是。”

近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上海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都提出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国将“建成文化强国”,上海将全面升级“文化大都市”。其中,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成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使命任务。而余隆和上海乐队学院“育新人”,与这一要求不谋而合。

“你们年轻还小,在你们出生的90年代,中央交响乐团是最好的乐团了,用了两个礼拜,排出来《肖七》非常兴奋,但现在在上交,你知道排这部作品要多久?两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响乐的水平飞速进步。”余隆说,青年音乐家们的未来,让人万分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