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家企业、机构和项目入驻,中以(上海)创新园一岁了
2020-12-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被市经信委纳入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的中以(上海)创新园迎来一岁生日。12月3日,开园一周年暨2020上海数字创新大会在普陀桃浦智创城举行。

仪式上,普陀区与360集团签约合作项目,由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中以创新机构和平台代表共同启动成立长三角中以创新平台合作网络。中以(上海)创新园和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与合作入驻机构CSA GCR、安几科技、360视觉、红石数据等代表签约。

 “科技创新”是创新园的“灵魂”所在 

从以色列StartupEast孵化器公司、以色列Trendlines集团、上海创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首批企业和机构入驻,到360国际安全运营中心、螳螂慧视、天与康养等,作为“初生”的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园一年来已吸引32家企业、机构、项目进驻,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个高科技领域。

今年7月,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360集团的入驻,更是为中以(上海)创新园“强力加码”。据悉,作为360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的360政企安全集团,将围绕网络安全产业,与中以(上海)创新园联合建设国际数字安全创新与生态运营中心。

该项目负责人刘振成介绍说,运营中心项目主要涵盖网络安全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标准制定与企业认证中心、网络安全生态企业运营与服务中心等内容。“在侧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核心技术的研发转化的同时,希望借助360已有的资源,与园区形成良好互动,打造互联网安全领域生态。”全新启动的2020上海数字创新大会,也正是普陀区与360集团联合打造的。

桃浦智创城中以(上海)创新园的诞生、筹备到开园运营,“科技创新”一直是它的“灵魂”所在。

3D融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全国首创可穿戴人工智能手套、360度自主推进式一次性肠镜Giview、全球首台激光质子发生器质子放疗设备……中以(上海)创新园不断孵化来自全世界的创新项目,构建起畅通的双向转化通道。

 注重科创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刚性需求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关注,是科创企业的共性需求。对一所开园之时就立足“创新”的“科创乐园”而言,更是刚需。

继去年5月区知识产权局在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挂牌成立后,今年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区商标品牌指导站、“上海市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国(上海)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先后在中以(上海)创新园挂牌成立,“零距离”地为园区企业的“知识产权”相关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近两个月,园区入驻企业前来咨询知识产权相关服务的就有100多次。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拥有有效商标37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外观专利1件、软件登记68件,另有19项发明、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申请中,近10项专利申请正积极筹备中。

中以创新园(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强浩认为,园区和企业是共生共融的,都要花精力去培育,如今不仅在办公空间提供、政策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下功夫,还通过搭建各类推介平台、企业沙龙、创办活动等形式,推动园区企业“走出去”,形成良好交流互动。“我们希望和企业共成长,3-5年能够培育出属于我们的头部企业、行业‘独角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