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的方式重现红色记忆,舞台剧《红色的起点》从黄浦出发走向全国
2020-12-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时光回溯到1921年,那段激情澎湃、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以多媒体和当代舞台语言,用“青春”的誓言向全世界发出呐喊。记忆中,中共一大会址、老渔阳里2号、新渔阳里6号这些上海的红色地标串联在了鲜活的舞台“台本”之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李汉俊、李达、陈望道……100年前中国的进步青年与中国的当代青年展开了一场“喷薄而出”的隔空对话。

12月4日晚,演艺大世界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创排的首部红色舞台作品,也是上海首部迎接建党100周年舞台剧《红色的起点》(青春版)在中国大戏院首演,同时开启了该剧百场巡演的序幕。

青年的“模样”呼应历史关照当下

当日首演结束后,剧场外寒风凛凛,走出剧场的年轻观众们心底却“燃”着一团火。观众们三三两两交谈,议论台本生动的演绎。通过舞台装置多媒体技术营造的革命底色——“红色”挥之不去,剧终谢幕时那首片尾曲《模样》,也仍然在大家的脑海中萦绕。

走在中国大戏院门口的小马路上,听到观众们最多的议论就是“很好看”。舞台装置极具当代表达,实景与多媒体的呼应,让红色与时代暗淡的冷色调,构成新旧时代的起承转合。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的俊男美女以“当代”的青春面貌呼应历史洪流中那些变得“鲜活”的伟大人物、伟大时代,历史往事瞬间跃然纸上,“活”了起来。“青春”跨越百年展开对话,舞台上的“呐喊”掷地有声,也撞进了年轻观众的心底。

该剧执行导演罗兰对演员们从精神面貌和形体状态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她表示:“我们这个戏的排练时间比较紧,还特意拿出一段时间进行形体训练。因为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安稳、舒适,所以整个人的状态比较松散。而我们这种形体训练可以带动整个身体肌肉的机能,打开大家年轻的细胞,让15个演员整体呈现出青年积极向上、满怀理想、更具有‘青春先锋’气质的精神面貌。”

罗兰说:“青春才有的直率和年轻人的单纯,是一百年前的年轻人和现在的年轻人所共通的特性。但上世纪20年代年轻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跟现在不太一样。现在都是普及教育,但那个时候读书人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所以掌握知识的人心里就会有使命意识,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想要改变这个社会,他们会更具行动力,更具强烈的精神面貌和思想高度。所以让今天的年轻人在排演这个戏的过程中,接受这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沿着革命路线从黄浦到全国

台本编排方式上,该剧总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田沁鑫功不可没。这部舞台剧改编自著名作家叶永烈所著的长篇纪实作品《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高度还原原著,并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纪实手法,结合大量珍贵的史料和历史内容,融合运用诗歌、历史、纪实等多种表现形式,浓缩46万字巨著于舞台之上。

台本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发展及壮大的历史过程。作品以历史关照现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讲述共产主义如何传入中国,如何从一种马克思学说转变为共产党人具体的行动力。由于原作中大多都是按照时间陈述共产主义在中国传播进程的线性叙事,如何深化人物塑造成为了编剧、导演和演员在创作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创作团队为此付出了巨大精力进行揣摩和设计,力求用更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现那段革命历史。

据悉,大型意境多媒体舞台剧《红色的起点》由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中国大戏院有限公司出品,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为主投资方。12月4日至13日,《红色的起点》将在中国大戏院连演10场。之后,该剧将沿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历史轨迹,从上海出发,到红船精神诞生地嘉兴、井冈山精神的所在地江西、毛主席诞生地湖南、革命老区山东临沂、掀起农村改革的小岗村所在地安徽、共和国首都北京以及改革开发的前沿深圳等10多个省市地区进行巡演,预计演出场次将达100余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