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随身水杯用了20年,中山医院陈灏珠院士特展开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杨晓旭 冯颖
一个随身水杯,他一直使用到去世前。但是生活上十分简朴,却对学生和病人慷慨支持,他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将平时积累所得倾囊捐赠。
12月7日,学习陈灏珠院士精神交流会暨陈灏珠院士纪念展开幕仪式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
一个用了20年的水杯
走近展柜,一本精致小巧、字迹工整的“口袋笔记”特别引人注意,笔记本的主人用蝇头小楷的钢笔字认真记录下临床遇到的一个个疑难病例;就在另一边,一本看似十分陈旧的相册也在讲述着半个世纪前陈灏珠院士研究心导管介入手术的故事,原来它是一本用于收集科研记录的相册,里面有当年科研攻关做冠状动脉造影时拍摄X光照片,曾作为中山医院内科学教研组的教材使用……这些都是陈灏珠院士严谨治学留下的珍贵手迹和资料。
在生活篇的展柜,一个磁化杯朴素到让人感觉震撼,杯身上已被岁月刻上斑驳裂纹,杯子的主人好像为了保护它,用皮筋一层层地缠起来,杯盖下和杯底处都缠着黑色的皮筋。原来,这是陈灏珠院士用了20多年的随身水杯,一直使用到去世前。陈院士生活上十分简朴,却对学生和病人慷慨支持,他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将平时积累所得倾囊捐赠。在他的提议下,“心·肝宝贝”慈善公益项目全程资助患者及陪同家属的医疗、往返费用,目前已成功救助来自西部地区贫困家庭的46位先心病患儿和14位肝脏疾病患者。
一场深刻的“四史”教育
陈灏珠院士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今年10月30日,陈灏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逝者永恒,无尽怀念;薪火传承,精神永驻。陈灏珠院士纪念展将以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缅怀陈灏珠院士,通过“学”“医”“研”“教”“爱”五个版块,追忆他精彩丰富的人生、闪耀光辉的人格魅力及其为国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他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参观纪念展后表示,陈灏珠院士生前使用的笔记本、词典、分规、钢笔头等随身物件,一点一滴地把这位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医学大家生动地展现出来。“陈院士从医、从政、执教、科研近百年的人生历程是共和国百年医学史的重要部分,是心脏病的治疗发展史,也是新中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史。我们要通过此次展览,进一步深入“四史”学习教育,践行医者初心,弘扬陈院士的医学精神与公益大爱。”
“当年我报考陈灏珠院士的研究生,就是因为上大学时自己学的就是他主编的《内科学》,当时就期望什么时候能成为他的学生,之后竟然如愿了!”葛均波提到,自己从国外学成归来,经陈院士推荐,成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其间陈院士“手把手”带教他做临床、做管理。在他的记忆中,只要有陈院士参加的各类学术会议,无论是知名专家还是青年医生演讲,陈院士都会将有用的知识和观点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陈院士言传身教,一言一行时刻诠释着大医精神,作为陈院士的学生,他受益匪浅。
“作为与新中国同奋斗、共成长的一代医务工作者,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这是陈灏珠院士的爱国情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杨晓旭 冯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