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冠军顾俊杰:“油墨味就是我的起爆剂”
2020-12-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年轻选手们的成绩就像他们自身一样耀眼。据统计,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1.8岁,其中世赛选拔项目平均年龄19.7岁、国赛精选项目平均年龄27.4岁。

来自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学生顾俊杰,从17名各省市代表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金牌。这位00后生动诠释了自己心中的“工匠精神”:只有目标专注、内心坚定,才能无惧外界的干扰和风雨。

 “油墨味”的镇静剂和起爆剂 

比赛开始,机器打开,顾俊杰抿着嘴唇向机器输纸,耳边是熟悉又陌生的轰鸣声。

一台马力全开的印刷机就像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容不得半点差池。三分钟后,顾俊杰发现,纸的速度要比往常慢了半秒。“心脏都要跳出来了。”他回忆道。

考题的要求是在十五分钟内印制好500张成品。而纸张晚到,可能使规矩无法实现对纸张的正常定位,从而引起套印不准,前功尽弃。

这是中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竞赛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

这里聚集了最聪明的头脑、最灵巧的双手和最身经百战的强大心脏。有资格站在赛场上的选手往往都有共通之处,他们年轻、眼中有光,且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心理素质。“大家都是技能型人才,人才中的人才。”一位带队老师评价道。

对手的强大让他充满挑战,但更大的挑战还是来源于自身。

顾俊杰坦言,在比赛过程中,不少人都遇到了纸张晚到的情况,而克服困难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如果平时积累方面已经做到极致,临场关键看心态调整。”

排查、检验、校准、启动,顾俊杰闷声来了一套“教科书”般地一套处理流程,准确无误的调整齿轮啮合关系来配合时间节奏。顾俊杰很难形容当时的感觉,“那时闻到熟悉的油墨味道,像是一下子宁静了下来,又像是一下子燃了起来。”

在他的教练看来,顾俊杰的沉稳与成熟显得难能可贵,“在平时训练中,有时候遇到困难和意外时,我们教练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找出解决方法了。”

 从“印刷小白”到“全国行业技术能手” 

对于顾俊杰而言,“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让他的技能呈几何级“暴涨”。

三年前,他还是一个对印刷一无所知的“小白”。第一次实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2017年的年底,当时20个人,四个人一组练习调墨。

像是护士学扎针,武者扎马步,老师练板书,调墨是印刷的基本功,指在印刷过程中,对油墨的颜色、粘稠度或适应性,进行调和或调整。“掌握油墨的调试方法,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而且对个人素质、技术水平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指导老师的话,他现在还记得。

当时,顾俊杰和小组成员就站在老师旁边,专注地看着对方手上的操作,对它充满好奇。“一开始只是对这件事情有兴趣,而兴趣是钻研下去的最大动力。”

这股“动力”把他推进了年级前列,也推进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上海市集训队。同年,顾俊杰还获得了“全国印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2019年,顾俊杰正式进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46届世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上海集训队。

不过,这位“技术能手”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备战的日子里,除了训练还是训练 

实训基地离寝室不远,一趟大概要十来分钟,不算上中途去食堂吃饭的时间,还会更快。两点一线的行程占据了顾俊杰的全部生活。

20进10,10进4,4选1,为了最后的出战名额,大家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也经受住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

“一开始是20个人一起培训,跟平时上课似的,很轻松,但是越往后,人越少,压力越大。” 顾俊杰回忆起艰难的选拔时光。

机器一直在运作,但是操作它的人却越来越少。

9月份,最后的名额出来了,顾俊杰是唯一能够代表版专,代表上海出战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深夜的印刷机边上只留下了一个人的身影。

“那个时候老师也很辛苦,一边指导我,一边还要疏导我的情绪。”他说道。

在备战期间,顾俊杰每天最少训练8个小时。有时为了练习一个基本步骤,他会练到凌晨,竭尽全力让印刷环节操作要领烂熟于心。

 一件好的印刷品,就像是一件工艺品 

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对于工匠而言,技术层面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也是一种“道”的感悟。

在实训基地,顾俊杰有一个抽屉的“收藏品”——那是他从各个地方搜罗来的台历、广告单、宣传册。同寝室的同学都知道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收藏“废纸”。凡是日常生活中看到特别的印刷品,他总想带到工作室,研究它的印刷技巧。

“一件好的印刷品,就像是一件工艺品。”他认真地评价那一抽屉的“废纸”。透过它们,顾俊杰能感受到每一张纸、每一份书册都是在紧凑、忙乱、热火朝天的环境里,认真诞生的。“我对这门技术深深着迷。”他说。 

工匠精神在枝繁叶茂了上千年,而这位00后正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他们对事业有热情和对技艺有执着,在积累和磨砺中创造优秀的作品和成就。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天上的月球车,还是手边的印刷单,都有着相似的光芒。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