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少年无畏,少年可畏
2020-12-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05后上海少年盛晓涵因“教科书”式救人刷屏了。面对一位心脏骤停的老人,他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和反应:一边疏散围观人员,一边解开老人胸前纽扣,开始体外按压,最终把这位老人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善念、胆量、技能、体能,在这个故事中,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这位05后身上的闪光点几乎可以被拿来当作范本来效仿。

在意外发生时,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有一份磊落坦荡、无惧无畏的少年气。万一老人没有被救回来怎么办?万一是“碰瓷”遭到讹诈又怎么办?事后,周边的大人们为他捏了一把汗。

我们不无悲哀地承认,曾经看过太多叩问人性与良知的事件。很多人渐渐被生活抽离掉原本的勇气。但盛晓涵说,危急时刻,谁能想这么多。“如果傻子能够帮到别人,那我宁愿做个傻子。”这是偶像雷锋说过的话。少年的无畏义举,透出人性的高贵。这种平凡的勇气,在这个冬日更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示范效应。

相关统计显示,在医院以外的场合,65%的猝死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5%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经诊断,这位老人遭遇了大面积心梗,心脏外侧三根血管全部堵塞。若非发病时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05后少年的“教科书”式施救,为老人赢得了获救时间,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也证明了加强急救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少年不是无知而无畏,是有知而无畏。在构建更坚强、有力的社会急救体系大背景下,他就读的每所学校都开设有急救课程,先前还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救护包扎技能培训和考核。心肺复苏,需要技能,更需要体力。他从小喜欢打排球,最高纪录是一个小时连续垫球2300下。就连他本人也没想到,在做需要体力的按压急救时,这一身“硬功夫”派上了用场。

无数次的学习与练习,才能有为垂危生命续航的可能。从2015年起,上海市已为所有高校和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配置AED设备,以提升校园应急救护保障水平。心肺复苏等急救课程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公共安全教育课程。

人人会救人,人人才会得救。相信在上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盛晓涵”被人们熟知。

少年无畏,少年可畏。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