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7座让人怦然心动的小花园,出自这群95后之手
2020-12-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弈园、竹韵园、荷塘月色、染尽铅华、茶风、玉门春风……17个让人怦然心动的中国式小花园,统统出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以及园林专业一群95后学生们之手。

从设计图纸,到买材料,自己和水泥,培土、搭建,终于在两个月时间内,在校园植物园里原本每块约15平方米的黄土地上,矗立起15座现实版“秘密花园”,还有2座小花园直接将课程“实验场”搬进了附近社区,美观到居民们再也舍不得拆除。这些场景的营建,其实源于一门课程的期末作业。

 屋里乡  在海派小花园里品味“流金岁月” 

石库门曾是上海独具特色的里弄住宅,如今早已成为上海市民心中城市文化的象征。石库门逐渐消逝,住在商品房中的人们,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使用公用厨房、厕所而排队,也再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站在阳台上边晾衣服边和邻居聊天了。

至于张爱玲和苏青笔下那些穿着紧身旗袍和美国丝袜,从窗口吊下篮子购买进口胭脂花粉的女子,更是化为一场旧梦,只有在怀旧电影中才依稀可见。

在这个取名“屋里乡”的小花园里,红砖外墙上有网上淘来的“洛川东路200弄”的号码牌、还有自己铺设的地砖、留声机、滴答的时钟、上了年代的行李箱,上海里弄左邻右舍在小竹椅上“嘎讪胡”的意境扑面而来。

“我们寄希望于用这一幕小小的浓缩景观,在花园里用内景外做的方式,唤起每一个上海小囡骨子深处的记忆,也希望能够让新上海人产生文化认同。”“屋里乡”组组长、园林专业大三学生邱云皓阐释小组的设计理念。对于小花园取名“屋里乡”而不是更常用的“屋里厢”,邱云皓说,希望更多体现“上海乡里”的感觉。

 弈园  在黑白的世界里体会棋中妙味 

“希望大家从这小小的弈园中,体会棋中妙味,棋中雅趣。”“弈园”组组长方若彤向记者介绍道。

此次课程作业的命题“中国式小花园”,因团队里有人擅长围棋,再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后,团队决定做一个实景版“弈园”。有棋盘、有太极、有蒲团、还垂下的黑白球……

围棋,又名“弈”,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却依然蓬勃发展。它是最中国的又是最世界的。天圆地方、和谐中庸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方若彤说,看到现在校内很多同学三五成群地前来参观,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一个研究生学姐告诉我,这种黑白素雅之感,她很喜欢。这正是我们想表达的,体现我们中国围棋文化源远流长,而这其中蕴含的哲思也能给心灵带来思考和启迪。人间诸象,天地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

 一日看尽长安花  古风花园吸引汉服爱好者拍照打卡 

“响彻云霄的声韵在史河中缓流,大唐盛世的笙歌余音舒绕。上下五千年,岁月亦流遁。愿梦回一日,看尽长安花。”受古风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影响,这个红色为主色调的小花园希望营造“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境。

“听古风歌、穿汉服,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爱好。我们就想,能不能通过现代手法把当时长安的繁盛景象在小花园里面展现出来,引起文化共鸣。”组长石曜感慨道。

小庭院里还以“水”为界,将空间分割为庭院、戏台、街道三个部分,观灯、舞龙舞狮、赏花、逛园等古典元素,渗透于每个细节。

其实,这“水”的造景颇为巧妙,通过巧用黑色亚克力板自带“镜面”气质的特点,营造出反光和水面之意。这样,鱼儿戏水、水灯飘摇的意境就达成了。古风花园的夜景,连日来吸引了许多汉服爱好者前来打卡。

 将课堂试验场搬进社区 

染尽铅华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贺坤介绍,这些“美炸天”的小花园,是在吴威、李小双和王铖三位老师的指导下,自今年11月起,从规划设计到动手实践劳动“一条龙”完成的。风景园林以及园林专业的同学们分成15组,每个小组约7-8人,从设计到真实营建,亲手建造出了自己心中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花园。

其中,除了校园植物园里的15座小花园外,还有2个作品取自真实的社区环境,真正将课堂试验场“搬进”社区,给居民更多文化自信的同时,倍添生活情趣。奉贤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的社区花园就是出自学生们之手。设计方案公示的时候,很多社区居民脸上写满了疑窦,这些95后,能造出花园?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学生们都在现场,所有的泥水活,栽种活,二话不说全部“一肩抗”,这带给了居民们第一个“意想不到”。10多天后,“秘密花园”落成了。“真是不可思议”,是学生们听到最多的夸赞。有学生开玩笑地说,不满意就拆掉。居民们急了,“不能拆不能拆”的声音直通居委会,大家还赶制了一面锦旗,送给可爱的同学们和指导老师。

“将课堂试验场搬进社区,给居民更多文化自信和生活情趣,将劳动教育融入美育教育,通过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运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劳动情怀,真正做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也是我们培养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者的育人目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何静说道。

茶风

 == 对话 == 

记者:校园里突然出现了15座现实版“秘密花园”,还有2座小花园直接建到附近社区,怎么想到要这么做?

吴威:园林专业和风景专业人的一个使命就是改善生活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因此,在专业培养中,我们十分关注对于学生审美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正在校内展示的15座“中国式小花园”是我们今年“上应大营建节”的作品,更是我们《园林工程课程设计》作业的直接成果。

记者:在设计课程中,对学生最后的作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吴威:今年,我们要求上这门课的大三学生分组完成建造“新时代的中国花园”,既要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又要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来完成作品。可以说,这就是“创意+动手”的比拼。我们要求同学们的设计作品用软件制作动画来模拟,并完成实体模型进行设计与材料的推敲,最终将设计作品通过营建实训来完成。

我从业界回到高校任教,深切感知当前行业需求,希望可以通过课程围绕“EPC+O”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可以对整个产业全过程有所了解,同时,也希望学生在求学阶段就有“经济和造价控制的概念”,“花最少的钱做最大的事情”,因此,如果最终实景建设中超出预算,学生需要自己掏钱完成,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限额设计,严格控制造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