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胶囊”去太空!这个00后“上海未来工程师”脑洞大
2020-12-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嫦娥五号从月球载誉而归,引发无数科技少年追捧。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的朱恒吉同学设计的“胶囊式登月着陆器”此番更是收获了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航天工程师”项目一等奖。

第十七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颁奖大会今天在上海科技馆举行。朱恒吉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这个脑洞大开的项目,这个未满18岁的少年因此被航天专家评委称为“刷新了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

“在我小时候,仰望星空,被它的神秘和壮丽深深吸引,万户飞天的故事引领我进入这个世界。”幼儿园时,朱恒吉的梦想是当名宇航员,想亲眼看一看那个充满神秘的世界。上小学之后,他开始对航天有所了解。进入初中之后,又看了很多书籍和新闻,明白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事业,并因此在中考时就选择了相关专业。

如今,就读于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的朱恒吉,所学专业就是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这离他的航天梦更近了一步。在中职的学习中,他不仅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更主动学习了不少相关知识,像建模、加工、制作等。“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把我天马行空的想法以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朱恒吉说。

本届未来工程师大赛,朱恒吉所参加的项目是航天工程师——登月着陆器的机构设计,朱恒吉提交的作品是:胶囊式月球着陆器。

“我在思考方案的时候,正好吃了一颗药丸,突然想到胶囊这个形状不是很像火箭内部的运载空间,那它是不是可以完全利用到火箭的运载空间呢?”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开始查阅很多关于运载火箭的外形和内部的设计。通过查阅资料,他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这个圆柱体是最能充分利用运载空间的,看它是不是长得很像一个药丸?此外,我还设计了4个反推火箭,能够在着陆的时候进行返冲实现软着陆,着陆后展开,底下还有个气囊,展开后中间还可以载人。外面几个舱可以存储物资,加上太阳能板还能为以后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做准备。”朱恒吉手中的“胶囊式月球着陆器”模型,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今年是个‘超级2020’,到现在为止全年共成功发射34次,试验了柔性返回舱,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完成了一箭十星,嫦娥五号成功完成任务,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双星成功上天……”说起航天,朱恒吉如数家珍。“中国的航天梦是探索浩瀚宇宙,大力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而我的航天梦是希望有机会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人!”

除了“胶囊式月球着陆器”,还有蜂巢结构的微型应急医疗救护站,小身量大作为;以传统状元盒为灵感设计的智能硬件随身盒,既能用太阳能充电,又能集成配件方便收纳……本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硕果涌现。

受疫情影响,今年大赛首次以线上形式开展,设计了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等6个适合线上活动的项目。云端相聚的“未来工程师”们更为热情,全市16个区共有6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参与人数倍增。经各区选拔,最终911个参赛队晋级市赛,其中近100支参赛队参加复评。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线上精彩表现,体现着申城科创青少年的潜力和实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