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通过 ,等等2G老年人 法条体现温度
2020-12-31 上海

《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昨天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条例自2021年3月20日起施行。社区养老刚性指标被写入法条,这部地方法规也因此被视为引领本市养老服务的一部“基本法”。让人暖心的是,“等一等2G老年人”的温度也在其中体现。条例明确,“保留并完善传统服务方式;推广应用符合老年人需求特点的智能信息服务”。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为“大城养老”之路提供法治保障

作为一部综合性立法,条例涵盖了养老服务领域的方方面面。“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相关法律,结合本市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医养结合、社区嵌入式养老、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创新上的实践制定了本条例,为探索实践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大城养老’之路提供了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表示。

在业界看来,条例进一步巩固了上海“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同时也涵纳了一系列创新性、前瞻性探索,以期助力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探出一条养老服务新路。

条例明确:“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应当不低于常住人口每千人四十平方米”。“将具体指标写入条例,就是为了让百姓更有获得感,便于在执法检查时有据可依。” 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应雪云说道。

条例体现出今年以来民生领域立法的共性特点——明确“第一责任”和“兜底责任”。条例明确,“区人民政府承担本行政区域养老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从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扶持保障措施到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均由区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有力推动紧迫问题迅速解决。

养老服务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为更好地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边界,条例专辟一章谈“养老产业促进”,重点标注了部分细分产业。其中,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养老、养老社区等均在其中。

尊重老年人习惯 弥合“数字鸿沟”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使用电子支付仅51%。对不少老人来说,与数字化时代同步汹涌而来,还有一种因“跟不上节奏”而产生的脱节感、失落感。老龄社会与数字时代同行,怎样消弭“数字鸿沟”?这部地方立法,对此也有了明确的回应。

记者了解到,在审议中,有委员和代表建议,应该对照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条款需要做补充和完善。

经研究,法制委员会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增加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应当推广应用符合老年人需求特点的智能信息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当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习惯,保留并完善传统服务方式等规定。对此,不少人大代表都认为,这些所传递出的是更有温度、更包容的城市服务和城市态度。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实施后,将进一步按照打响中心城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农村发展互助性养老品牌要求,以民心工程、实事项目为抓手不断丰富供给,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智慧养老等服务保障,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品质服务。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