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跨年演讲引爆创业圈,创业者:勇担社会责任,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罗振宇和吴晓波跨年演讲在2020年的岁末如约而至。在他们的演讲中,不少是关于创新创业、企业家精神和2021年的产业趋势。收听收看罗振宇和吴晓波跨年演讲,不仅仅是一场回顾2020的仪式感,更是一份对未来的希冀。一天2个主题演讲,各有主旨和意味,但对于两位大咖的跨年演讲,创业团队、创业导师、创投等莫衷一是。
青年报记者 孙琪
苗延飞:中汇金投资集团合伙人
“进口替代”未必是发展的主旋律
在2020的跨年讲话上,关于科创,吴晓波提出了几个观点:进口替代科创热潮,发展“硬科技”完成“进口替代”,解决中国制造的“阿喀琉斯之踵”;“云上中国”初露峥嵘,产业智能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你如何看待他的趋势判断,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原因是什么?
创投人苗延飞
我很认同吴晓波提到的“进口替代”的观点。
几年前,我们国家已经很前瞻性地开始大力倡导进口替代了,主要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领域。我们中汇金前年投资的澜起科技就是在计算处理器行业的国产替代,但是本质上还是基于Intel的架构做了加密处理,是一种折中方案。现在我们要继续往技术的底层架构去探索,其实难度是很大。但我们已经从国家层面意识到,核心技术从来不存在全球化,我们要加大通用产品的全球化,但是核心基础技术必须要加大自主研发。这是我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的必经之路。
创业者程抒一
我认为“进口替代”不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改革开发前40年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购买国外先进产品,逐步替代国外技术的阶段,到现在,基本能替代的都已经替代,大部分技术和产品也已经领先其他国家,剩下目前还无法替代的,都是硬骨头,也叫“硬科技”,从科技创新的阶段来说,是0~1阶段的创新。这个阶段的创新,需要底层创新能力和投入,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还不熟悉其规律和方法,华为是这类创新的领头羊。目前国内底层创新的技术来源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何打通产学研鸿沟是硬科技落地的核心。所以我认为,“进口替代”不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可以替代的不多了,可以通过国际收购来完成,对于无法收购的国家重大技术课题,也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完成的。中国企业目前最强的创新在生产关系层的创新,产业智能化就是生产关系型创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产业效率,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抓手。
创业者刘猛军
产业智能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这个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我们团队正是运用大数据、云平台搭建MES系统,配合工业自动化,辅助RFID等物联技术,帮助工业企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造。
传统工业制造存在生产效率低,管理混乱,产品信息流弱等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5G的应用,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制造型企业的智能化建设,改变了制造业中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人与人、预测与操作、管理与运营之间的关系,实现工业互联、产业物联,真正实现工业4.0,迎来中国制造2025。
程抒一:上海优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习惯在未来几十年全球产业协同
罗振宇在跨年讲话里提到,数字化狂飙突进的时代,如何避免“困在系统里”,也是“长大以后”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家国绑在一起,你认为5G、6G、AI究竟带我们走向何方?未来几十年,我们的时代将在数字化浪潮中发生哪些变化?
创投人苗延飞
吴晓波分析的“云上中国”和罗振宇提到的数字化带来的压力其实就是人们对大数据行业发展到今天的期望和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国家非常惧怕大数据带来的隐私问题,我们凭借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在大数据这个领域走到了全球的前列。接下来我相信国家在数据安全方面的监管会越来越完善,5G技术带来的传输能力,AI带来的分析能力都会把大数据这个行业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创业者程抒一
任何产业的变革来自底层生产工具的变革,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每一个生产工具产生新的生产力,重构新的生产关系。5G、6G、AI等技术让人们的连接更加高效,让工作更加高效,全世界的人会更加紧密地协同,社会结构会更加紧密,所以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也是技术视野下必然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国家价值观决定了中国必然成为共建共荣共同体的主要领导者。我们要习惯在接下来几十年全球产业协同,同时要把中国的文化带入这样的全球结构体中。虽然数字化会让结构更加紧凑、紧张,但是中国的价值观又会让结构更加圆融自洽。
创业者刘猛军
5G也好,6G也罢,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趋势中的工具。正如金融学者香帅所说: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而且被疫情大大提前了,至少加速了6年时间。
从个人角度,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数字化系统,我们每个人也将被“困”在数字化系统里。从企业角度,未来只有一种企业,就是“数字企业”。数字化的应用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零售、农业、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行业深入。而数字经济能产生的最大价值就是我们制造业。
刘猛军:上海首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数字化未来
在罗振宇《长大以后》主题演讲中,提到“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如今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这意味着无数个新的机会窗口被打开。一张张的订单,一笔笔的投资,一个个的政策,放在做好准备的人面前。这一代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迎来了特别好的机会。
2021已至,会如何在大变局之中,把握时代脉络,寻找创业方向?或者在创业时(投资时)会具体关注哪些维度?
创投人苗延飞
我们近两年确实主要围绕着科技行业,在通讯行业、航天航空等科技行业投资了一些企业。2020年我们有四家被投企业上市,2021应该也会有四五家我们中汇金的被投企业能够上市。这些企业都是科技类的,我们未来也会继续围绕这些行业布局。
创业者程抒一
中国已经进入了自主创新的深水区,面对的是硬骨头。从0到90分很容易,从90到100分,每一步都很难。面对这样的创新,需要在方法、能力、使命上都有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有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就能找到主要的社会矛盾,每一个社会矛盾都是创新的机会。所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创新,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创业者刘猛君
2020年注定非凡,全球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但人类对科技的信念始终不变。
对于无数创业者来讲,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未来,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将会越来越快,移动互联正在成为过去,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数字化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未来。
2021年已至,我们创业者将顺势而为、科技创新,积极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熟悉的数字化领域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