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不让这样的恶流量扰乱年轻人的三观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作为一名演员,郑爽这些年来,似乎不太想靠作品说话,而是屡屡通过出格的言论,活成了话题人物,然后收割流量红利。但这一次的代孕事件,她踢到了铁板上——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她都遇到了公众和媒体前所未有的反弹。
在郑爽看来,中国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行为,那她在美国完成,就没有触犯中国的法律。基于“孩子是美国人”这个基础上的弃养,她也表示,我没有触犯中国法律。
她的声明,通篇不提“代孕”“弃养”这些字眼,甚至还玩文字游戏“身为艺人我深知我国疫情的防控与重视”,这类的病句被公众嘲弄的同时,也在故意引导火力转移,避重就轻——我没有弃养,只是因为疫情才没让两个孩子回国,我是遵守国家“指示”的。
不得不说,郑爽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没有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代孕,她就是遵纪守法的?骂脏话说“烦死了”“又不能打掉”的孩子,竟成了自己坚定维护国家政策的佐证?
且不说钻法律的空子,决不可能成为自我标榜“遵纪守法”的工具,但说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也从来不是只有法律在发挥作用。法律规定的是底线,上面还有伦理和道德,公序良俗同样需要遵守。
卫生部(现卫健委)于2001年发布施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的传统道德中,对生命的尊重。代孕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背后涉及到婴儿的生命、代孕妇女权利和身心健康以及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在绝大多数公众看来,代孕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人类道德的践踏。
在这次声明“遵纪守法”之前,郑爽从来都不是遵纪守法的楷模,事实上,她屡屡以挑战公众道德底线为荣耀。新闻发布会上,她突然自抽两个耳光,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合同约定好的时尚杂志拍摄,进行到一半,借口上厕所偷溜走人,完全没有契约精神。这样的人,竟然还洋洋自得地表示,自己有点事,在微博上一发酵,“流量”就来了,“片酬涨很多”。
郑爽不是个例。不少明星因为总是生活在聚光灯下,经济条件也远超普通公众,经常会将这些挑战法律底线、挑战道德底线的事,看成理所当然。他们未必就是冥顽不灵,只是将所有的“刷下限”,当成了一门生意。前有抄袭拒绝道歉,现有代孕弃养“不违法”,他们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让很多还没有是非辨别能力的年轻追星族,三观紊乱。
幸好,我们的社会舆论,基本上没有姑息这些行为;国家层面的“劣迹艺人”制度,也在发挥着干预和调节作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如果一错再错死不悔改,那么全社会的抵制应该尽快生效。未来,这应该成为公众人物的共识:即使你能钻得了法律的空子,你作为公众人物的“牟利空间”,也会彻底消失。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