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 使命如一|市人大代表焦扬:复旦大学打造“玖园名人旧居群”迎接建党百年
2021-01-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年轻而意义不凡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里,正活跃着一支由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的“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希望把陈望道老校长“真理之甘”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今年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专访时说,《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定位是“信仰之源”,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展示馆既是复旦的,又不仅仅是复旦的;既服务校内师生,更服务社会各界。今年七一前,苏步青旧居、谈家桢旧居也将修缮完毕对外开放,届时,将以“爱国”“科学”为主题,与以“信仰”为主题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形成互动。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需要理论教育思想教育,以及有穿透的场景教育 

记者:复旦大学缘何打造《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焦扬:陈望道先生是复旦大学的老校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和早期成员之一。

1920年,陈望道先生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激励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投身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也为学校种下了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

我们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而不变异,我们认为,需要理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还需要一种生动的场景,让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同生动的、有穿透力的场景结合起来,真正入脑入心、直击心灵。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学校党委积极谋划,抓住这样一个重要契机,结合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的“真理的味道”的故事,进一步讲好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使其得到更加充分的传播、深入人心。我们筹划修缮老校长的旧居,将其辟建成为一个既承载着深刻内涵,又温馨、亲切的场所。我们向中共上海市委提出把望道旧居打造成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之后,市委、市政府给予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大力支持。

将展示馆定位为“信仰之源”

 打造真理传播的阵地,追溯信仰力量的场域 

记者:《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定位是怎样的?

焦扬:我们将展示馆定位为“信仰之源”,将其打造成为真理传播的阵地,追溯信仰力量的场域,打造成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教育场景,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回望初心、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虽说是一个展览馆,但是馆内并没有一名专职的讲解员,完全是靠志愿服务。打造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就是要培养一批懂马信马、有根有魂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极大鼓舞了师生。

记者:作为创新思政教育的大课堂,还将如何“出圈”,不仅仅让复旦学子学习到,还能彰显对社会各界的更大辐射力?

焦扬:展示馆既是复旦的,又不仅仅是复旦的;既服务校内师生,也服务社会各界。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使命,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使命。

展示馆运行两年多以来,逐渐成为上海的红色地标,成为民众重温《共产党宣言》、致敬陈望道、现场感知“真理味道”故事的文化场所,也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的精神重镇。

展示馆接待的6万余人次参观者中,近一半来自校外单位,既有大中小学校,也有党政机关和企业等。2020年,展览更是走出校园、走出上海,接待参观者4万余人次。

我们还加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提供分众化讲解服务,面向机关干部、社会群众、中小学生、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群体,提供不同讲解版本,提升讲解服务的针对性、共鸣性,使不同的群体都能感悟到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同时,扩大党员志愿服务队模式的影响,在市教卫工作党委指导下建立上海学校红色文化传播联盟,推动各学校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现在,宣言馆已成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基地,为更好地服务上海、服务社会发挥平台作用。

红色基因铸魂育人

 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记者:今年展示馆还将以怎样的新面貌展出?

焦扬: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主线,我们将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三楼更新以“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为主题的展陈。展览分为“宣言传人”“初心如始”“信念如磐”三部分,同时布设互动电子屏,滚动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

特别是在“信念如磐”部分,参观者们将在这里看到许多珍贵的展品,比如,体现陈望道从教经历的履历表;体现陈望道以人大代表身份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的履历表;陈望道1968年给外孙女和外孙女婿的信;陈望道、蔡葵、陈振新、季清如(陈望道的外孙女)的合影照片;1973年,陈望道与郑振乾的通信;1976年,陈望道大病后给儿子儿媳的遗嘱;1973年,陈望道交纳党费的收据等。

记者:复旦大学把2020年作为“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之年,实施了“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今年,各项工作将如何深化?

焦扬:在新时代,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这对我们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至关重要。“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是立德树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

今年,学校党委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代主旋律、育人大课堂、奋斗大舞台,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化拓展这一工程,系统实施“党旗领航·铸魂育人”项目,把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与落实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以党建领航思想政治教育、领航教师教书育人、领航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体系化长效化,落实落细“四贯穿”要求,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打造“玖园名人旧居群”

 弘扬好爱国精神与科学精神 

记者:学校正在打造“玖园名人旧居群”,作为开展理想信念和科学人文教育的新地标。这个与望道旧居有怎样的关联,该项目进展预期怎样?

焦扬:位于国顺路650弄的复旦大学第九宿舍被称为“玖园”,在此曾居住过陈望道、苏步青、谈家桢、蒋学模、谷超豪、胡和生夫妇、陆谷孙等多位名师大家。

作为复旦大学“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玖园”项目其实酝酿已久。在建成《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产生了很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2020年,苏步青旧居、谈家桢旧居及周边环境的修缮和改造已经正式启动,将以“爱国”“科学”为主题,与以“信仰”为主题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形成互动,弘扬好爱国精神与科学精神,与“信仰之源”主题呼应、功能互补,形成一个整体,构建“玖园名人旧居群”,集中展现人文传统和学科发展脉络,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开展理想信念和科学人文教育的新地标。

这也是礼敬复旦历史上为国家昌盛作出重大贡献的前辈学人,挖掘复旦历史上为人为学为师典范的一个抓手,从而展现复旦人知识救国、科技报国、创新强国的志向和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将复旦精神传统代代相传。

项目已经立项启动,争取在今年七一前建成对外开放,迎接建党百年。届时,同样将发挥“玖园名人旧居群”服务社会作用,建设辐射上海乃至全国的教育基地。

>>>相关链接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让宣言精神照亮更多的人

总书记回信了!这个复旦“星火”队不简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