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如何保留住乡愁?市人大代表建议:要保护好乡村的“感官遗产”
2021-01-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来自金山代表团的80后市人大代表余思彦,一直以来十分关注乡村振兴。今年人代会上,他在农民集中居住、居家养老补贴等方面提交了数份建议。同时,他还十分关注乡村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

不久前,他看到一条新闻,说是法国出台了一项法案,要保护乡村社区的“感官遗产”。乡村“感官遗产”就是乡村的声音、气味等,比如公鸡打鸣、牛粪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促成这个法案最终通过,与一只大公鸡有关。原来,2019年有一对来自城里的退休夫妇到乡村度假,他们隔壁邻居家有一只名叫莫里斯的大公鸡,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准时地“喔喔喔”叫着,这对夫妻因此睡不成懒觉。他们一气之下,就把这只公鸡告到法庭上,结果法庭判定原告败诉……

余思彦认为,这个远在欧洲的案例,却很好地呼应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目标:坚持把郊区乡村作为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这让我们来自郊区的代表感到很贴心,也很振奋。上海在创建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中,离不开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乡村文脉的传承、乡村遗产的保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所期盼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实际上,本职是金山区博物馆馆长的余思彦曾在乡镇、农家乐工作过,这也让他对这块乡土越发有了感情和眷恋。“当时我们农家乐老总跟我讲,雇用的员工都是当地就近的农民,他们实际上是发展农家乐旅游宝贵的人力资源。”

余思彦发现,这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一种职业的微笑;这种笑容也应是一种被尊重的笑容。“我们要关注乡村自主性的文化和内容,因为我们很多的乡愁记忆必须得通过当地的一种保护和继承,才能焕发恒久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