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分类到“四史”学习,原来科普学习可以如此有趣
2021-01-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 实习生 刘秦春/文   周紫薇/图、视频、剪辑

垃圾分类搞不清楚,“四史”故事不太熟悉,诈骗短信将信将疑,咋办?别担心,可以从玩手机游戏开始!

近日,柏项网络的“公益科普系列小游戏”《垃圾大作战》《四史话初心》《防诈之星》获得“百川杯”上海市青年公益创新大赛十佳创新项目称号。几款公益小游戏,让我们看到了游戏的另一种可能:通过趣味性和沉浸感,让科普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娱乐当中,生动、有趣、触手可及。

 把科普做成有趣的事情 

2019年,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但却难倒了不少市民:喝一半的奶茶要怎么处理,尿不湿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市民每天都在面临一个灵魂拷问:“你(扔的)是什么垃圾?”。

频繁刷到“什么垃圾”的玩笑登上热搜,屡屡听闻身边人“不会扔垃圾”的真实窘境,柏项网络的年轻人下决心要做些什么,“我们本来就是做游戏的,就想能不能做一个科普类的小游戏?轻松地带动大家学习垃圾到底是怎么分。”

一款叫做《垃圾大作战》的小游戏很快出现在微信上。打开这款只需耗时20秒的手机小游戏,用户可以通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正确分类,累积得分跟好友PK,月末结算时,位列榜单前十名的的用户还可以获得奖品。原本令人头疼的垃圾分类,瞬间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专注做游戏的年轻团队没有想到,仅仅上线一周后,略显“粗糙”的初版《垃圾大作战》访问量就过了千万。

“我们在短时间内游戏做了出来,但也没怎么推广,根本没想到大家这么爱玩。”柏项网络总经理孙平回想起当时的惊讶,她说,市民的热情让他们确定“这是有意义的,要把公益游戏好好做一下”。《垃圾大作战》的意外火爆,让柏项网络的成员们更有冲劲儿地走上了公益游戏科普这条路。

考虑到用户需求,开发团队也不断对游戏进行优化升级。目前,游戏里已收集了百余种多种生活中常见、易错垃圾。在游戏制作的过程中,团队还会紧跟潮流,根据相关部门垃圾分类的最新政策内容,不断提升游戏与政策的贴合度。去年,“光盘行动”就被加进了游戏中,提醒玩家“聚会点餐不浪费”“餐点剩菜可打包”……

 让所有用户都能轻易上手 

除了《垃圾大作战》,柏项还与普陀公安合作开发了防电信诈骗游戏《防诈之星》,与普陀团区委合作开发历史教育游戏《四史话初心》,三款游戏共同组成哈灵移动端公益科普平台,浏览量均已过千万。

然而,公益科普小游戏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

柏项网络公益小游戏项目经理王孝泽介绍,公司的研发团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仅27岁,基本都是90后,创意想法自然更贴近年轻一代。因此,在开发初期,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团队把游戏的画面、声效等各方面都设计得酷炫又吸睛。

“比如说防电信诈骗的游戏,我们一开始想设计成玩家可以选择身份,作为警察去帮别人普及知识,通过层层关卡。”

线下活动让开发团队的想法有了转变。“很多老年人除了排队来玩游戏,还会问我们怎么使用智能手机,怎么使用微信。”这时,团队成员们意识到:如果游戏做得太炫了,老人和小朋友还会玩吗?

突破传统游戏设计的思维局限,团队迅速做出调整,把游戏和知识简单化,让所有人都能看懂,都容易上手,用最简单的方式教会用户去体验公益科普游戏。

如今的公益科普小游戏《防诈之星》没有夸张的画面和声效,页面设置简单、直观、易操作,兼顾学生、上班族、年长者这三类不同玩家,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有不同的游戏页面和问答题,最大化做到用户友好,游戏玩法简单,轻松答题闯关,达到科普知识的目的。

在技术层面,所有游戏都依托H5平台开发,无需下载,用微信打开网页即可进入游戏。“一些老年人用的手机比较旧,如果游戏做得太大、太先进了,他们手机带不动。”王孝泽说,用H5开发,即使手机配置低一些,也不影响游戏体验。

 小游戏里的大公益 

几款公益游戏的火爆,离不开柏项网络年轻的研发人员。柏项网络总经理孙平表示,正是因为这群90后能够关注时事、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在有民生需求的时候推出相应的小游戏。

孙平说,今年民法典正式实施,他们想借这个时机,研发科普法制知识的公益游戏,不断创新和拓展“游戏+科普”的新模式,打造更多造福社会民生、贴近生活的小游戏。

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开发团队也已摩拳擦掌,开了几次项目会,希望能和红色地标合作推出宣扬红色文化的科普游戏。

游戏虽小,能量却很大。正如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展望:如果以游戏的思维去解决社会问题,可以让现实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依托互联网这一平台,公益科普小游戏的辐射面人群远比传统公益项目更广泛,而游戏也让公益和科普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充满趣味性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来,让大众也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以“玩上几局游戏”的形式,学习知识,践行公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 实习生 刘秦春/文 周紫薇/图、视频、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