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到发懵!寒假在家居然“天降”礼物,还是老师送来的!
2021-01-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还在迷迷糊糊中,收到了‘老陆’送来的惊喜,差点吓我一跳!”这两天,想起几天前的惊喜一幕,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五(8)班的悦悦仍是激动不已。像悦悦一样,班里还有不少同学也收到了“老陆”送来的礼物。

孩子们口中的“老陆”,是班主任陆帅珺。因为疫情原因,学期末的结业典礼取消了,怎么给这个学期表现优异和有进步的学生来一次鼓励呢?陆老师自掏腰包并变身“快递员”给放假在家的孩子们送去了“学期进步大礼包”。

 班主任变身快递员给学生“投递”礼物 

“本来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都是有结业典礼的,因为疫情原因这个学期的结业典礼取消了,但我还是想表扬一下这个学期有进步的孩子,正好在网上看到了那种零食花束,就想以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们一个惊喜。”陆帅珺说,想到了这个点子之后,她就上网采购了一通。

等了几天,各种小零食、包装材料“到货”,陆老师和家人忙活了一晚上,包扎成了一束束礼物,“给女生的是零食扎成的花,有小饼干、小糖果等,给男生的是篮球,我还装饰了一些灯带,看起来blingbling的,孩子们一看就会喜欢。”

礼物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投递”环节。因为家里有宝宝要带,陆帅珺只能趁一早一晚家人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去给学生送。1月28日早上8点,当她捧着礼物出现在欣欣家门口时,欣欣甚至还没起床。看到手捧礼物的陆老师,穿着睡衣、刚被妈妈叫起来的欣欣一脸懵。“考虑到疫情防控因素,我没在学生家多逗留,基本上都是礼物送到就走了。”陆帅珺说,也是因为来去匆匆,直到她离开,欣欣都还没从惊喜发懵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为了达到惊喜的效果,陆帅珺上门送礼物前都没跟学生说过,也正因此,几乎每个见到她手捧礼物“从天而降”的学生都是懵懵的。小男生天天在陆老师离开时,只是在妈妈的提醒下机械地说了句“ByeBye”,直到陆老师走远才想起还没跟老师说“谢谢”,赶紧用妈妈的手机给老师发去语音。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束花呀,而且还是可以吃的!我太开心了,太惊喜了!‘老陆’爱你哦!”惊喜过后,收到礼物的悦悦简直开心到飞起,还给陆老师回了一个公主礼。而陆老师的这一用心举动,也让家长们满心感动。“小女生的惊喜与仪式感,都来自于她的陆老师——那个宠娃狂魔的知心大姐姐,一大早就抱着花束充当快递员送来期末的鼓励和祝福。”悦悦妈妈说,遇到这么好的老师,真为孩子感到幸福,“祈盼着悦悦能好好学习,不负老师期望。”

 用仪式感在特殊日子为学生种下快乐种子 

尽职尽责、可爱、风趣幽默、有童心、知心大姐姐……在学生们眼中,“老陆”是一个很“懂”他们的老师:她会跟学生说“身体比学习更重要”,会在元旦时给学生办“Party”,也会在学生们做完作业时给好吃的。

“我从二年级开始接手这个班,已经带了他们好几年,学生们和我的关系也很融洽,平时他们都叫我‘老陆’。”陆帅珺说,自己是个比较重视仪式感的人,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日常教学中她就经常结合节日或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在班级里举办各种活动,给学生们准备一些小惊喜,“这次虽然结业典礼的仪式没有了,还是想在比较特殊的日子里给他们留下一点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更快乐。”

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陆帅珺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作为宝山区教育系统“青蓝工程”项目的第一届青年教师学员,12年来她在教师岗位上快速成长,2020年更是获评了上海市优秀班主任。

陆帅珺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先教育后教学”,要注重学生整个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而不是单纯注重学科教学。在12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始终以“班主任需要带好两个班: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为工作理念。点点滴滴的教育和日积月累的正能量在班级活动中得以体现和传递,她让大拇指文化渗透学生的心,浸润到学生的日常规范中,让“看见需求”的实践温暖孩子们的心,注入到孩子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

“我希望班里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回忆起小学时光时,能想起那些在操场上吹泡泡、花园旁玩陀螺、教室里齐唱《少年》的岁月,我希望他们从小能种下幸福快乐的种子。”而对于家长,陆帅珺非常注重家校合作,把家长会变成“赋能会”,努力使学生、老师、父母都同时具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这次给孩子们送礼物表达鼓励,也是希望通过孩子,推动整个家庭教育方式和理念的转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