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百年天蟾逸夫舞台盛装归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天,修葺一新的天蟾逸夫舞台以“金牛献瑞·新春京剧演唱会”正式开台。经过精心设计修缮,以及前期试演的不断调试,天蟾逸夫舞台的演出效果已达到很高水准,整体演出效果让观众满意。随着天蟾逸夫舞台的回归,今年上海的戏曲演出将迎来一个高潮。
今天下午的“金牛献瑞·新春京剧演唱会”汇集了尚长荣、陈少云、史依弘、严庆谷、王珮瑜、傅希如等一批上海老中青京剧名家。整台演唱会以天蟾的百年历史为主线,通过一段段梨园往事和记忆的穿插来展现天蟾过往的辉煌与传奇。名家们都拿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名家名作配名剧场,让戏迷有了一次难得的视听享受。这场开台演出其实也是对经过近3年时间修缮后重新亮相的天蟾逸夫舞台的一次检验。一些戏迷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无论是舞台音响效果,还是剧场的整体观感,甚至一些便民服务设施,都很让人满意,应该说天蟾逸夫舞台的这次升级改造是成功的。
百年天蟾从来都是上海的一个文化地标,在全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曾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不进天蟾不成名”的美誉。1916年,前任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另立门户,向永安公司租赁位于九江路一舞台,租期长达15年。借用“月精蟾蜍折食月中桂枝”的典故,命名“天蟾舞台”,意在压倒丹桂第一台,为“天蟾舞台”称谓的首度出现。1926年“天蟾逸夫舞台”的前身“大新舞台”正式竣工,建筑设四层观众席,3917个座位,一举成为当年上海新式剧场之最。1930年,剧场定名“天蟾”,由此开启一段梨园传奇。
2018年,天蟾逸夫舞台正式停场,进行1994年改建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体修缮。据了解,本次剧场修缮以“修旧如旧、修旧如故”为核心理念,在充分尊重建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不仅还原了1920年代“天蟾”老建筑门楼外观的原貌,更赋予了这座经历过九十多年风雨洗礼的传统剧场顺应时代的技术理念。修复后的天蟾逸夫舞台提升了剧场整体功能水平及服务品质,全方位满足现代化舞台演出的需求。内部以现代木纹格栅简约风格为主,细节处保留了原有海派艺术元素。半弧形的门廊入口、灰白的门楼外立面、金色的剧院招牌、观众大厅的水磨石地面以及复古水晶吊灯,营造出浓厚的庄重富丽之感,一楼前厅保留了梅兰芳、周信芳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的巨幅剧照《贵妃醉酒》和《徐策跑城》两相呼应,再现当年“天蟾”沪上戏曲艺术殿堂的味道与风韵。同时,修缮后的天蟾逸夫舞台大量增加了卫生间、演员化妆休息室、公共空间等设施,大幅度提升了演员的演出体验和观众的观剧体验。
在百年历史上,天蟾逸夫舞台基本上都是作为一个戏曲尤其是京剧专业剧场存在的。此次天蟾逸夫舞台的重装开幕,也意味着上海今年的戏曲演出必定更为活跃,每天“锣鼓震天”的情景将重现。今天的“金牛献瑞·新春京剧演唱会”启示也拉开了“回天蟾·看好戏”——2021天蟾开幕演出季的序幕。首轮开幕季演出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的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等六家戏曲院团将轮番上演精彩好戏。除了今天年初一的《蟾宫折桂》、“金牛献瑞·新春京剧演唱会”等演出,年初二至年初四京剧传统大戏《四郎探母》、《将相和》、《龙凤呈祥》以及两台经典折子戏专场《三岔口》、《荀灌娘》、《青石山》与《卓文君》、《钟馗嫁妹》、《御碑亭》为戏迷送上四天七场的京剧盛宴。
从大年初五起,天蟾逸夫舞台将进入其他剧种的呈现时间。上海各大戏曲院团都拿出看家好戏,越剧《经典折子戏专场》、《玉簪记》,沪剧《雷雨》、《金绣娘》,“淮剧新春演唱会”,昆剧《贩马记》,评弹“杨振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演出 ”等将轮番上演,沪上戏曲名家汇聚天蟾,连台好戏恭贺新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