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看到宏兴,让我想到一棵树
2021-02-21 生活

洪放

认识赵宏兴,是从他的散文诗开始的。那些年,我也写些散文诗。宏兴兄当时已名满散文诗界,他不仅写,而且编。他利用业余时间每年编一本《中国当代散文诗》,让散文诗界的各种树木都聚到他这园子里。有的婀娜,有的刚直;有的沧桑,有的青春;有的爱得惊心动魄,有的伤得淋漓尽致。他自是一个高明的园丁,让这些树每年都往上长一寸。而这些树中,他自己是一棵柳树。独立且飘逸,他把散文诗的骨子和风致,全都呈现了出来。

记忆里,首先是他的笑。他的笑,浅,如同羞涩。其实是一潭水,他只是将所有的重都压在水底。那笑,自然是轻的。轻的笑,成了他的招牌。笑过后,他用浓重的肥东方言说事。而笑,还是浮在他的嘴角上的。

上世纪90年代,赵宏兴就经常去我当时工作的家乡桐城,原因是去见著名诗人陈所巨。他坐在陈所巨老师的自行车上,两个男人,从桐城的街巷里穿过。想必他们也听见了桐城的古往今来,甚或看见了那些吟诵不已的一代代读书人。他们最后停留在所巨老师的蜗居。然后,招一帮诗人朋友来,聊诗,聊文坛趣事,宏兴那时也写过相当多优秀的作品,在一干业余作者面前也是小名人了。但他的朴实,同蜗居周边的田野一样,是里里外外都浸透着的。后来,所巨老师仙逝,宏兴重情写了篇纪念文章。他描写细节能力极强,将那辆自行车写得十分到位。由此一看,他那浅浅的笑之后,其实还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只是他不喜欢过于显露。这种浅浅的自然与质朴,既是他的为人,亦是他的为文。

从那时,我就时常觉得宏兴就该是一棵树。从柳而到松。松是一种同天地自然呼应得最彻底的树。松紧紧守着脚下的泥土,松也用无数的松针,去探究这个世界。一如宏兴用无数的文字,去触摸这个世界。

前几年我调到合肥来工作后,与宏兴接触的机会更多了。有时在会议上,有时在编辑部,更多的时候似乎是在饭桌上。每见宏兴在席,我总想若有机会,也来看看这棵松树酩酊大醉一回。然而没有。我从来没见过他醉,原因是他压根儿就不端酒杯。人家劝酒,他还是浅浅地笑,说:不照不照,我就一瓶啤酒的量。这话肯定有夸张,我至今也不甚相信,但也没法,没人能劝得了他喝酒。他这意志的坚定,就像他文字的坚定一样,总是盘得牢牢的,动荡不得。不过,在他的家乡肥东,倒是有人给我说过宏兴喝酒的段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不把酒带出肥东。这话还真一点不假,他在肥东喝过一两回酒,但人还没走出肥东的地界,酒就退赔了,让人捧腹。

从前,我一直想:一个不喝酒的男人,是多么无趣。但见宏兴后,觉得不喝酒自有不喝酒的风趣。他是用眼看着大家喝,咂摸着大家的兴致。他就是那棵松,站在众树之中,又独立于众树之外。

宏兴写散文诗,写诗歌,写散文,更写小说。至于他写得到底怎样,我说了不算。那些选刊和评论说了算。他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是老实的。甚至有些呆憨。他从不做作,一丁点儿的小心思,都润在文字里。乍一看,都是些土啊,菜啊,花啊,蜜蜂啊,再细看,却有更多的名堂。他写小说《伙牛》,憨厚得让人发愣。他写小说《父亲的土地》,粗糙中又见出米白清香,再咀嚼,又有说不出来的痛与悲凉。作家张炜认为:“赵宏兴的《父亲和他的兄弟》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更像一部家人回忆录,因而也更亲切、更朴实。情感都落到了实处,生活也落到了实处,没有任何突兀和夸张。通篇的文字也是这样踏实安稳,没有刺耳的文艺腔。小说的文字需要这样回归,虚构作品需要这样真切。在事事张扬的网络时代,过于尖叫和大声已经很熟悉了,最后成为不出预料的常态。而我们正读的这部书,却是另一种沉静朴拙的面貌,也就是超越了常态的。”作家许春樵评论说:“赵宏兴不愿将生活撕得太碎、太烂,也不愿让读者对人性过于绝望,所以父亲在小说中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隐忍、克已、宽容、善良的形象,是一个成功而动人的形象,他受够了委屈甚至是侮辱,但他还是以自己的道义和担当支撑起了家庭,也支撑起了不灭的人性光辉。”季宇认为:“赵宏兴是一位沉稳而专注的实力派作家,在这部长篇小说里,他的叙事心平气和,诚恳扎实,充满了悲悯的情怀和对人性深刻的审视。”

一棵经历了风雨的松树,他在文字里表述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我虽然常读宏兴兄的作品,但除了引用上述名家的评论外,我几乎不能再写什么。我只读,我觉得读他的作品,就是对一棵松树的最大的尊重。

几个月前,到《清明》编辑部,宏兴指着新换的编辑部办公室,一一介绍。作为这家大型期刊的负责人,看得出来,他更乐意于让《清明》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他是少有的既写作又编辑的两栖作家,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编辑是杂食动物,而作家是偏食动物。这个比喻确实好,一下子就将编辑和作家区分了开来。这显然是他经过多年思考得来的真经。于编辑这个行当,非得有牺牲精神。我有时甚至想:假如宏兴不做编辑,专事写作,那会是何种结果?当然只是想,他现在的结果就是最好的——挖空心思将刊物编得越来越大气,越有影响;忙中取静,写诗,写散文,写小说。

而且,都做得好。就像那浅浅的笑,一直挂在这松树的苍翠上。

(洪放,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曾出版长篇小说《秘书长》《百花井》等。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曾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并多次获奖。)

洪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