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有博物馆?上海首家社区参与式博物馆3月正式迎客
2021-02-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虹桥机场新村毗邻虹桥机场,住着几代机场人,孕育了颇有特色的航空文化。如今路过小区红枫科普广场边的两层小白楼,发现它有了新名字:启航站。地上绘制了跑道和飞机图案,门口悬着灯牌:社区参与式博物馆,首展就叫《我们都是机场人》。

经过了春节的试运营,这家博物馆3月将正式对外开放。如何感受“参与式”的魅力,届时都能体会。

— 新模样 

  照片展、印记墙,内饰不缺航空元素  

小白楼一楼近百平方米就是社区参与式博物馆所在地,航空元素随处可见,整幢二层小楼以航站楼布局打造,门口橱窗里陈列的25种人物形象中包括了飞行员、空姐。

走进博物馆,第一部分就是名为“我们都是机场人”的主题展览。通过前期活动获得的社区居民全家福展示在墙上,结婚照、一家四口生活照,还有颇有年代感的照相馆合影,在春节试运营时,这里成了居民向来访亲戚骄傲介绍的网红场地之一。

绕过“启航新生活”拍照墙,后侧区域互动性更强,一排飞机模型来自在职民航人、社区居民、青年志愿者的捐赠。墙上挂着色彩斑斓的共创地毯《我在这里……》在白色空间内尤为夺目。地毯以新村地图为样式,居民和孩子绘制了对于家和社区的想象,经过艺术家的设计和拼贴,译成一幅属于社区独一无二的作品。

走进下一空间,新村印记墙则以“1963年-1986年,虹桥机场初建时期;1986年-1993年,机场家属院时期……”将时间轴划分为五个阶段,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新村历史演变为线索,以机场建设发展与社区居民生活变迁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社区参与、社区共创的方法向新老机场人征集历史变迁中的记忆和故事。

每个阶段展板下都有可留言互动的区域,如“1986年-1993年,机场家属院时期”展板下,居民谢翠琴写下了这段话:1993年,我从西北调入东航上海总部,那一年,我搬入了虹桥机场新村。漫步新村印记墙前,这样的留言有不少。

整个博物馆打造成为具有航空主题特色,集展览、社交、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空间。

— 新尝试 

  “参与式”让每个居民都能成为策展人  

来自第三方社会组织大鱼营造的朱丹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她表示,社区参与式博物馆是博物馆3.0新理念,源于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和公共事务中。通过让社区居民讲述自己与机场新村的故事,表达对社区发展的建议,拉近彼此的距离,进而共同融入社区共治工作。

在博物馆里,大部分设计都可替换。比如博物馆中有个小展柜,虹桥机场新村的居民罗克平带来家中珍藏的民航老物件:中国民航工作证、虹桥国际机场机关洗澡证、1996年1季度班车证……

罗克平在1984年经公开选拔,顺利进入民航系统从事民航新闻宣传工作,1989年分得虹桥机场新村一套91平方米的三室一厅。

在他28年民航新闻人的职业生涯里,他用相机记录着民航上海管理局体制改革、虹桥机场国际候机楼竣工、东航客机成功迫降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正式竣工通航等民航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我感受着上海民航的发展,也想和更多人分享当年的岁月。”

罗克平是展柜第一位主角,而这个主角可以是每位新村里有故事的居民。“家里有任何与民航、航空有关的老物件、老照片想分享都可以联系我们,一起策划、布展,希望能让机场人的精神、航空文化传承下去。”朱丹说。

除了各种形式的过往回忆展示外,博物馆内还设有互动共创空间,通过居民共同参与制作的手工艺品、互动留言,展现对家园未来的畅想。

朱丹说,在这里,策划、设计、建设,每个环节都少不了居民的身影,正式投入使用后,居民也可作为志愿者或馆长,参与到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中。“我们想引导居民和社区单位共同参与,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从中寻找破解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各类矛盾、问题和挑战,努力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让社区参与式博物馆逐步成为机场新村的微地标、居民的打卡地。”

— 新感受 

  85后书记努力成为斜杠青年  

位于程家桥街道的虹桥机场新村建于1978年,拥有人口7112人。居住在机场新村的人们,生活方式和职业生涯都与机场息息相关。当年他们从四面八方入住新村,汇入上海民航事业和机场建设的洪流中。2020年,虹桥机场新村“打造航空文化主题社区”被确定为“一街一品”项目。

居民吕起成在新村住了十多年,对2000年前的新村历史并不了解,没想到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小区的历史,特别亲切。博物馆设计新颖、时尚,也促使她成了博物馆试运营期间第一批志愿者。大年初五她接待了一位老太太,看到展柜里罗克平的老物件很激动,两人多年前相识,后来没了联系,没想到在这看到了旧友的物件,对方还请吕起成为她拍照,留下难得的记忆。“我也被她感染了,特别激动。参与式博物馆代表了双重功能,在了解小区过往的同时,老人可在放映室里活动,孩子也能在这涂鸦,很不错。”

博物馆的成立也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欣礼成了斜杠青年:既是居民区书记,又是博物馆馆长。这名85后扎根社区11年,他觉得这是能让居民区书记“出圈”的机会,原来居委和居民的交流多数基于解决矛盾纠纷,如今可以通过博物馆建设去找居民,还可延伸到线上,在小区业主群里也会有讨论,“居民对博物馆的建立是向好的,也对整个社区变化有期待。”

目前,虹桥机场新村社区参与式博物馆已结束试运营,根据居民提出的意见,正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提升,预计3月正式开馆。曹欣礼也在和街道沟通,说不定会开设夜场,增加咖啡吧等,“希望博物馆成为社区全龄化活动的地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博物馆找到想要的空间和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