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如何不让思政课干巴巴的?上海一直这么做!
2021-03-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打造“接地气”的思政课课堂,一直是上海中小学探索的方向。老师们从一个个现实的案例出发,带领学生基于理论,结合党和政府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鲜活的社会生活。以这样“接地气”的教学方式滋养学生的“灵气”。

  结合身边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其实是对我们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在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怎么样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上海市政治特级教师,曹杨二中挂职副校长、教研组长兼任兰田中学书记校长谈俊说,结合现在新课程、新教材“双新”的背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当前的思政课是要构建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对思政课老师来说,现在在学科教学的备课、讲授及后期的反馈、评价等不同教学环节中,也在关注怎样让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方式整合在学科教学中。”

谈俊举例说,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模块的学习主要结合了党和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相关文件精神。在讲授“贯彻新发展理念”知识时,老师就引用了普陀区桃浦智创城的中以创新园,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案例。

“中以创新园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一个具体行动,我们从中以创新园的建设如何筑巢引凤、固巢留凤两个维度,为学生创设了中以创新园园区一期建设基本情况的情境,让学生学着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方面内容,对园区建设建言献策。而学生们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制度创新、政策引领、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开放交流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谈俊说,这其实就是老师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而通过建言献策,学生从一定程度上也践行了他们的社会责任。

她坦言,当前高中使用的国家统编教材必修一、二、三、四模块中有较多内容来自党和国家制定的文件政策,原汁原味。对高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把握这些文件精神的确是有难度的,所以必须要创设情境,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老师在讲授很多教学内容时,并不是仅仅把教材中的原文告诉学生,而是从中提炼出关键词,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有所悟、有所感、有所行,思政课教学才不会干巴巴的。”

谈俊认为,目前网络上乱七八糟的信息较多,而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又不是很成熟,如果受到外界很多信息刺激和干扰,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需要老师进行引导。“这个引导不能仅仅靠思政课,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教育合力来推进,形成大思政的教育生态环境。思政课本身就是德育的主渠道,也就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思政课老师要借用各种课程资源统整起来,让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提升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从现实案例出发探究社会生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重视劳动教育,能够为国家的新一代树立劳动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劳动精神的青年人才……”3月4日下午,复旦附中的思政课教室里,高一年级希德学院理科综合实验班的同学们在进行“思政课综合探究课题展示”,上台展示的小组选择的探究小课题是“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小组的5位同学以“哲学知识”为思考工具,以某知名电商品牌的创业成功之路为案例,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角度,思考创新创业的动力源和国家的制度保障及政策支持之间的关系。

“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展示时,讲了劳动价值,强调劳动创造了人,现场同学们听来还是挺振聋发聩的。”作为班里的思政课课代表,李思民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认为展示小组对劳动价值的剖析非常深刻。出乎同学们意料的是,展示小组还给大家准备了“惊喜”——他们根据讲述的内容,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政治大题,并现场抽“幸运观众”上台解题。

李思民成了“幸运儿”,被抽中上台解题。“这道题和他们所讲的主题是有深刻联系的,里面涉及到的技术创新、把握市场形势的能力,都是劳动精神的体现。”在李思民看来,展示小组出的这道题,虽略有些不足,但总体是很不错的。而除了题目“惊喜”,展示小组还以“竞争情报分析法(VRIO模型)”为工具,进行了一次模拟创业可行性分析。

同一时间,步青学院综合实验班的同学们也在就“各国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对比研究”做调研展示。同学们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必要性入手,探究什么是与我国国家发展的现状适配的科学手段,“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的关系是什么,我国采取的先行手段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优越性等等,让同学们对国家的政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复旦附中,“思政课综合探究课题展示”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形式。李思民说,在这个课上,都是学生在讲台上讲述探究课题的内容和成果。为了讲好,大家都会精心准备,而且课堂气氛热烈。台上同学讲得有劲,台下同学听得起劲,各种想法不时互动、碰撞。比如,他展示时,选择的探究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其他国家所走道路的对比,为此他花了十三四个小时对中国和墨西哥进行了详细研究,“讲完之后,我对我们国家选择的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也都印象深刻”。

“‘双新’(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我们政治教研组着力打造‘接地气’‘有底气’‘长灵气’的思政课课堂,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从一个个现实的案例出发,带领学生基于理论,结合党和政府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鲜活的社会生活。”复旦附中政治教研组组长丁恒介绍说,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师生间的合作探究为基本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学习工具,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鲜活事例为主线,着力打造灵动的思政课课堂,是复旦附中思政课课堂一直以来坚守的目标与导向,“接地气”的教学方式滋养了学生的“灵气”,使得理论与政策的教育内化于心,思政课的教学有了扎实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素养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些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指明了根本性方向,提供了可行性路径。”丁恒说。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结合社会大课堂  

为了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沪上的小学也有不少探索。今年元宵节,卢湾一中心小学举办了一个“四史”元宵灯展,学生们通过做花灯、赏花灯,在元宵灯里学习“四史”。

“我们学校一直有‘中国人过中国节’系列活动,元宵节里做花灯、猜灯谜、吃汤圆都是传统项目,今年又有了新的内容。”校长吴蓉瑾说,今年元宵节活动,每个班级都要制作一盏具有“四史”特色的元宵灯。制作前,老师、孩子们精心查找资料,有的选择了党史内容,有的结合祖辈、父辈的生活体验,选择了改革开放史的内容,还有的选择了不同时期被点赞的榜样楷模,铁人王进喜、心中装着人民的焦裕禄、甘当螺丝钉的雷锋等,还有讲述戍边战士英勇事迹的元宵灯。“每一盏元宵灯都讲述着鲜活动人的故事。低年级的孩子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中高年级的孩子精心制作画面,配上文字,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四史小故事’,学习身边榜样。”

卢湾一中心小学地处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的黄浦区,比邻中共一大纪念馆。作为校长,吴蓉瑾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将爱党爱国教育融入课程,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感。“从2006年我们学校成立第一个特色红领巾社团开始,这支‘红喇叭’小小讲解员队伍就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用儿童化的语言为同伴们讲解党的历史,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来学习党的历史,当好党史宣传员,带动更多少年儿童学习红色精神,增强制度自信,树牢热爱家乡、热爱党和祖国的信念。”

吴蓉瑾说,随着近年来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学校也积极探索运用技术助推讲解工作,比如,利用学校自主研发的整套多媒体戏剧表演互动空间“云剧场”,小小讲解员可以进行模拟现场培训、排练、讲解等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