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钱锋:加快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2021-03-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全国两会已接近尾声,记者从市政协提供的提案名录上看到,目前提交提案数量最多的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他一口气提交了8份提案。从他提交的提案内容上可以看到,竟然有3份是和长三角一体化相关的。

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钱锋的第一份提案和长三角的一体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有关。他建议,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加快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钱锋建议,整合长三角地区现有空气质量监测资源,依据各站点功能属性、区域定位和各地市需求,先期组建示范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空气质量联合发布网络平台。

他还提出要制定分阶段建设目标,即逐步扩大区域空气监测网络,除覆盖主要城市站点外,可考虑逐步加入交通站点、背景站点、区域传输通道站点等。监测数据除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因子和气象参数外,今后可逐步接入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监测等并向社会发布。

 “建议推进长三角空气质量监测与气象数据共享机制,为重污染天气预报、防控、污染来源解析、区域传输路径确认、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等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并为预警研判和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不仅如此,钱锋还建议要统一监测标准和质控体系。结合示范区“三统一”政策,对各站点执行统一质控和质保体系,统一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根据各地排放清单和企业名录,确定大气污染重点管控企业及对PM2.5和O3生成贡献大的行业,实施区域内重点企业固定源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控、数据共享和重污染天气区域联防联控。

此外,还可以在建立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向社会统一发布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同时可查询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历史数据,通过公众监督,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环境空气质量。

开展长三角移动源污染排放防治协同立法的提案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移动源污染治理压力巨大,亟需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协同立法,为强化区域移动源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钱锋的第二份提案就和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有关。

钱锋举例说,2020年5月1日,京津冀三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同步实施。建议参照该模式,沪苏浙皖根据长三角地区特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包括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在内的移动源污染排放防治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他建议,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控协同立法。三省一市在明确基本立法原则的基础上,开展移动源污染排放协同立法工作。如统一确定地方性法规的主要框架、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四地移动源污染防控立法出台后同步实施、相关防控举措同步推进等。

他还建议立法规定,长三角地区销售的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内河船舶应当安装远程在线监控装置;新生产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等要求出厂或注册登记时必须安装远程在线监控装置,同时逐步推进在用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安装远程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生态环保部门联网。

此外,他还建议立法规定,三省一市交通、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加强移动源注册登记、在线监控等数据的共享,建立集机动车注册、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排放定期检验和维修、遥感监测、在线监测(包括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加油站等)和监督执法等数据于一体的智慧监管平台。“最后,我建议在立法中参照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的相关规定,要求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定期接受排气污染检测。经检测合格的,方可继续使用或运行。”

 钱锋的第三份提案是关于推进长三角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的。

他认为,我国虽是多种大宗商品全球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一定的价格话语权。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圈之一,长三角地区虽具有良好的金融和产业资源优势,且具备能源、化工等多个区域性大宗商品期、现货交易中心,但在国际化、广度、深度、规模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为此,亟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