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好评”竟是假的?上海开展“刷单炒信”集中执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文、图
不少市民出门购物或者就餐前,都会打开大众点评APP,看看网友对商家的评论,作为 “消费参考”。不过,如今一些“五星好评”,竟然成为“刷单手”的敛财工具。
今天,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跟随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对本市涉嫌从事“刷单炒信”业务、组织虚假宣传的公司开展集中执法行动。
给大V派发任务单,消费还有暗号
“刷单炒信”如今逐渐形成了产业链。在共和新路上的泛欧现代大厦内的一家公司,记者看到,该公司有一整套“刷单炒信”的具体操作方案,比如开业第一周预热,开业第二周后的一个月,安排大众点评上的LV5-8级的高星级用户进行点评。
另外,大众点评上门店榜单分别有口味榜、服务榜、环境榜等,该公司的操作方法是通过大V到店体验发布好评的形式冲击榜单。还有星级维护冲榜预算,每个小店每季度4500元,星级维护在4-5星区间,如未达到相应排名的,则扣除每季度4500元费用。
据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介绍,从事“刷单炒信”公司给这些大V派发任务单,时间到、地点以及暗号?为什么要有暗号?大V把暗号跟店家说完之后,店家就会知道这笔单是大V消费,要把消费金额返还。
而这些大V消费完之后,会写评价,写好之后还要发给店家让店家去审,修改完之后再返给大V,然后大V再根据“刷单炒信”公司计划安排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上传。
据了解,“刷单炒信”是指在网络交易平台上通过刷单方式炒作商家信用的行为。据报道,某些商家为了在平台竞争中获得优势,雇用水军刷单提升自己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或者刷差评打击竞争对手。
伴随电商发展,“刷单炒信”逐渐形成了产业链,如今比较简单的“刷单炒信”的手段已经不常用了。大众点评方面透露,类似“刷单”等行为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黑色产业链公司还冒充大众点评内部工作人员,为商家提供刷访客量、点赞量、用户好评等“服务”,帮助商家虚构数据内容、进行虚假宣传。
查出疑似委托“刷单炒信”商户约150余家
前期,大众点评公司通过平台监测中发现,本市多家公司涉嫌在后台“刷单炒信”行为,及时向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相关线索。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排摸调查,初步核实了涉案公司的基本情况后,对举报内容和相关线索进行梳理,并及时与相关区局执法大队沟通,成立了专案组。
今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联合长宁、普陀、奉贤区局执法大队,根据大众点评公司提供的线索,在前期暗访排摸的基础上,共出动6个检查组,执法人员48人次,对本市涉嫌从事“刷单炒信”业务、组织虚假宣传的6家公司开展集中执法行动。
行动当天,市区两级市场监管执法人员通过现场调取涉案公司的工作群聊天记录,查阅相关代运营合同协议、刷单需求表、虚假销售单等方式,初步查明了上述公司通过组织大V到店免费体验后发布指定好评;刷手在不实际体验或者使用商品的情况下发布虚假好评;使用虚假注册的会员账户发布好评等多种手段,提高“线上”所谓的交易量、好评数和星级等效果,进行“刷单炒信”,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经初步调查,疑似委托“刷单炒信”商户约150余家,涉案刷单金额约80万元,拟立案5起,精准有力地打击了一批“刷单炒信”违法行为。目前具体案情仍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