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护肤品避坑指南,有专家加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在一众质量层次不齐的品牌和复杂的成分中,挑选出适合自己肌肤且安全有效的产品,无疑是护肤技能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但市面上鱼龙混杂化妆品如此之多,这些真的可信吗? 一起来听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化妆品部部长刘恕怎么说。
随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化妆品产业迅速成长,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今年1月起《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施行,我国化妆品全过程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与药物不同,化妆品只起到清洁、保护、美化、修饰的作用,其作用都比较温和。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要理性,不对产品有超出化妆品范畴的功效期许,也不要相信过于夸大的宣传。化妆品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疗皮肤疾病的功效。”刘恕指出。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均禁止化妆品宣称中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或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也不得标注虚假、夸大等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的内容。
刘恕给市民划了这些关键词,化妆品宣称中禁止使用一些词语,如特效、全效、强效、奇效、高效、速效、神效、超强、全面、全方位、最、第一、特技、换肤、去除皱纹等。
还有一些虚假夸大用语。如复活、再生、更生、重生、整形、微整、整肤、换肤、抗疲劳、丰乳、丰胸、高渗透、透皮、激活、活细胞、减肥、瘦、净脂、清脂、吸脂、燃脂、溶脂、抗氧、零负担、强壮、热能、透活、微导。
医疗术语。如处方、药房、药用、医疗、医治、免疫、靶向、排毒、脱敏、抗敏、防敏、杀菌、灭菌、防菌、抑菌、抗菌、除菌、消毒、生长因子、激素、荷尔蒙、抗生素以及适应症相关用语等。
线下购买时记得查询登记信息
“化妆品选对了,能让人变美;但是万一就选错了呢,后果很严重!”刘恕建议:
根据肤质选择化妆品:选购化妆品前,消费者应该对自己肌肤和发质有一定了解,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更好选择合适自己的化妆品。
选择正规途径购买:比如超市、百货商场等有合法营业执照的门店或正规电商平台购买化妆品。
查询产品登记信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化妆品的注册备案情况。
观察产品质量:看看是否有变色,油水分离或长霉斑等现象,闻一闻有没有变味。
查看成分标识:化妆品成分表所标识的成分名称按其在配方中含量由大到小进行顺序,即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的含量越高。
试用产品:取少量产品涂抹在耳朵后面或前臂屈侧处,确定没有刺激或过敏后才购买。
留存购买凭证:购买时索要发票或商场小票,并保留化妆品的包装留作维权时的证据。
网购选择正规网站
这些年,网购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但是,网络摸不着、看不够,又该如何保证安全呢?刘恕又建议:
应选择到正规合法的网站购买化妆品;购买化妆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产品资质证明,不购买标签信息不完整的化妆品;不要盲目轻信互联网广告和宣传,与市场价格相比明显过低的产品,要谨慎购买;要注意索要发票和保存电子购物凭证,核对内容并妥善保存;“海淘”化妆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化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适用我国化妆品监管要求。
质量辨别四步法
明明买回的化妆品没问题,但是有的化妆品由于保存不恰当,就算没有过期也出现了变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为了省钱或者舍不得丢弃还继续使用,否则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那么,怎么来辨识质量呢?
观颜色:化妆品原有颜色发生了改变,可能是由于微生物产生色素让化妆品变黄、变褐甚至变黑,也可能是化妆品中某些成分的变质产生颜色改变。
闻气味:化妆品产生气泡和怪味,是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使化妆品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酸和气体。
看稀稠:化妆品变稀出水,是由于菌体里含有水解蛋白质和脂类的酶,使化妆品中的蛋白质和脂类分解,乳化程度受到破坏,导致变质,也可能是由于配方不稳定、物理稳定性不佳或贮藏条件不妥当等导致的乳剂破裂,形成油水分离现象。
察表层:化妆品出现绿色,黄色,黑色等霉斑,是由于霉菌污染化妆品所导致的。
儿童切勿随意用成人化妆品
儿童化妆品,其使用群体为年龄在12岁以下(含12岁)的儿童,产品所使用的原料都要求安全性较高。但是,给孩子用的化妆品,更不能含糊了。
家长为儿童选购化妆品时,首先,应该注意产品是否适用于儿童,在选购新的化妆品前,可以先给儿童做个“皮试”。可以在前臂内侧中下部做少量涂抹,观察一段时间后,涂抹部位的皮肤是否有红肿现象,或者是否有瘙痒、灼热和刺痛感,如无异常现象,再按照使用说明涂抹于所用部位进行正常使用。
不要让儿童随意用成人的化妆品,成人的化妆品中可能会添加一些功能性成分,会对儿童的肌肤产生较大的刺激。
儿童应该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化妆品,确保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化妆品。同时,化妆品不能宣称医疗作用,也没有治疗作用,宣称治疗儿童湿疹等皮肤病的产品不属于化妆品,要提高警惕。
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任何安全问题时,应该第一时间停用产品,避免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就诊,向医生征求意见,建议带上可疑的化妆品及完整包装,以便做皮肤斑贴试验,同时配合医生采集信息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
再提醒一句:购买化妆品后请您保留好购物票据、使用的化妆品及外包装。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如您怀疑购买了假冒伪劣化妆品,请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