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些行为快快“丢”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今年的爱国卫生月将针对“市民不健康行为现场调查”中发现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留弃狗屎、吸游烟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与整治。
3月16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环境整治组、市爱卫办召开视频会议,部署本市第33个爱国卫生月、第31届健康教育周暨春季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
今年4月是第33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本市将大力开展以卫生防病为重点的第33个爱国卫生月和春季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围绕《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八不十提倡”),持续引导市民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正确规范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使用公筷公勺、看病网上预约等文明卫生习惯;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开展,突出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卫生问题,聚焦工作场所、校园、市场、乡村、社区等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以“清洁城乡,保障健康”为主题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此外,抓住冬春季这一有利时节,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组织、有计划统一开展以春季灭鼠和早春蚊虫控制为主的除“四害”活动,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经费、药物的“三落实”。
本次爱国卫生月活动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30日,共分为启动、实施、巡查与提升“四阶段”,并将针对“市民不健康行为现场调查”中发现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留弃狗屎、吸游烟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与整治。各区、各部门根据各阶段活动重点,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整治、清洁、病媒防制和健康促进工作,有效防控新冠疫情及其他春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划重点《《《
第33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宣传核心信息
《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八不十提倡”)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不随处抽烟 不过量饮酒
不重油重盐 不食用野味
不沉溺网络 不熬夜透支
科学防护勤洗手 喷嚏咳嗽遮口鼻
环境清洁常通风 宠物饲养讲文明
少喝饮料多喝水 心态乐观爱运动
社交距离须保持 公筷公勺分餐食
定期体检打疫苗 合理用药遵医嘱
健康生活
1.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洒扫、勤晒被,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3.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应合理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经常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4.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5.注意食物多样,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多喝水、少吃油腻食物,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6.春季锻炼应以户外为佳,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并持之以恒。
7.恰当地评价自己,心胸开阔,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春季适当晚睡早起,中午留15-30分钟的午睡缓解春困,保证充足的睡眠。
居家虫害控制
(一)防鼠三招
1.清洁环境,室内外无杂物和堆物,使老鼠无处藏身;
2.储存好粮食、食品,桌面、地面无食物残屑,垃圾桶加盖、垃圾日产日清,断老鼠食物;
3.封堵孔径大于0.6cm的门窗缝隙、墙体上空调等管线孔,阻老鼠于室外。
(二)灭鼠要点
1.在老鼠活动的路线上布放粘鼠板或捕鼠笼,诱捕老鼠;
2.室内要慎用灭鼠药。灭鼠药需购自正规途径,且有农药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号。灭鼠药应放在儿童不易触摸的隐蔽场所。
(三)早春灭蚊虫
1.搞一次大打扫。清除床底下、家具背面、水池下面的灰尘,拍打飞出的成蚊。
2.清一次积水容器。丢弃无用的容器,暂存容器倒置或加盖。水培植物10天换一次水,花盆托盘不积水,不让蚊虫孳生。
3.防蚊灭蚊准备起来。居室安装纱门纱窗,备电蚊拍拍打成蚊,备蚊香驱赶蚊虫,备气雾剂喷洒灭蚊,备驱蚊剂外出活动防叮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