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对话红色经典|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党员,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2021-03-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施剑平/图、视频

在撰写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寻路历程的新作《火种》时,党史军史专家、上海交大教授刘统有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都极为年轻,他们喜欢谈天说地,喜欢体育运动,也喜欢演戏编歌。但是就是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带领着一个年轻的政党从弱小不断走向壮大,最终赢得了民族的解放。

刘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红军是有血有肉的。”

“红军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不是一天到晚哭丧着脸,皱着眉头没饭吃的那种人,那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刘统对记者说,一群革命青年如何探索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这是他写《火种》的一个出发点。

《火种》是继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推出的《战上海》之后,刘统的又一部力作。其实目前的党史读物已经很多,但他认为,要讲党史最重要的还是要讲清楚一点,就是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想写清楚党的诞生,必须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历史范围去研究和探讨。

写党史刘统有两个法宝。一是回到历史现场,一是大量查阅档案。先后师从王仲荦、谭其骧的刘统,以古代史的方法研究党史,在档案资料里洞察细节。同时,他还前往历史现场实地考察。“我到湖南浏阳,从七溪村走到排埠村,感受毛泽东初出茅庐险些送命的惊险;从江西寻乌圳下村走到瑞金大柏地,感受什么叫“创业艰难百战多”;从福建上杭苏家坡的山洞再到古田村,感受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大起大落……这些感受,都是在书斋里得不到的。”

/  对话  /

伟大的人物,必有伟大的情怀

青年报:我们注意到你创作的一个观点叫作“不刻意拔高,不轻易评论,不预设立场”的三不原则。为什么特别强调“三不原则”?

刘统:其实这是中国史家的一个传统,不言美,不言恶,善恶必书,秉笔直书。这其实也是司马迁《史记》的传统。写人要写活。一个人的一生,他的经历相当复杂,遇到的事也比较多,他可能在某一个时代是代表进步的,但是在某一个时代他也可能发生了变化。我们过去写历史有时是不正常的,当时恨不得把一个人拔得很高,又把一个人贬得一无是处。这种做法曾经延续了好多年。这对我们这一代人影响很大,看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判断好人还是坏人,现在我对这种二元论进行了反思。实际上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的好人和坏人,人都是灵活的,都是变化的,都是动态的,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具体地分析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物,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写历史就应该对传统、对历史做一个还原,让历史更客观更真实。为了写《火种》,我考察了很多地方,后来我才发现站在历史的现场非常重要。

青年报:书中写到的大部分历史现场你都去过,可以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刘统:我去过赖坊村。那个地方是一个深山里的小村落。经过弯弯曲曲的小道,就是一座建筑,毛泽东、朱德、陈毅他们就在此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当时,毛泽东和几个最好的朋友住在赖坊村的杂货店。我看到那个建筑,就想起什么叫“身居茅屋,胸怀天下”。一个伟大的人物必定有一个伟大的情怀。在困难的年代,红军那么弱小,却还在想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多么磅礴的胸怀和气魄!

青年报:在浩繁的档案中,你是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的?

刘统:我党有记录历史保留档案的传统。叶剑英元帅当年创建军事学院,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编写解放军的历史。我们共产党还有一个传统,就是走到哪里都不能丢了档案。长征那么困难,过草地的时候担子里挑的就是档案。我非常注意一些档案文献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现在有一个党史档案“大溪档案”大家都很关注,我就注意到里面有一篇胡底写的苏区见闻录。胡底是著名的“龙潭三杰”之一,但是现在对他谈得比较少。但我看他的回忆录写得很生动。比如胡底写了一个剧本,让红军将士们去演,罗瑞卿、林彪这些将领都上去演。这些革命先辈都是多才多艺的。“龙潭三杰”中的钱壮飞也会编歌,瑞金有一个红军纪念塔,也是钱壮飞设计的。红军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不是一天到晚哭丧着脸,皱着眉头没饭吃的那种人,那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青年报:你说过,《火种》的一个关键词是“寻路”,能简要说一下这个“寻路”过程吗?

刘统:从1840年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寻找救亡图存之路。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他们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这个时候这些青年人都是有组织的,但他们的组织都是秘密组织,不跟老百姓打招呼,自己突然几十个人冲进官府去刺杀,结果一次又一次失败,成不了气候。为什么呢? 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小众的,不是大众的,这是最核心的一点。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大众革命,依靠大众的力量才有可能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这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记者手记] 

隔空对话心心相通的温暖

生于1951年的刘统教授今年70岁了。他说,在写现在这本《火种》时,让自己又年轻了一回。

刘统一直抱着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回到历史现场,与前人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刘统注意到,共产党早期党员、红军的将士大多是青年人,和当时其他青年人一样,这些青年人同样拥有着自己的爱好,拥有火一般的激情,为了民族的解放而不懈斗争。这是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青年。

为了走近一群青年人的内心,刘统多次回到历史现场,走在他们走过的乡间小路,坐在他们坐过的茅草旧宅,读着他们留下的激情四溢的文字。70岁的刘统说,他自己也年轻过,也经历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虽然隔了那么久,但当他与前辈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时,他一点不感到生分和阻隔,依然能感到心心相通的温暖。这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一个伟大政党的魅力,也是革命的魅力所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