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留住旧时光!小而美的南昌路焕新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最近,如果你去逛南昌路,一定会发现它的变化。夏日的凉风吹过,天气宜人,让人深感这条小马路实在太好逛了。南昌路上新铺好了柏油路,焕发着新气息,街角小店和咖啡馆与藏在弄堂里的市井气毫不违和。街角的口袋公园绿意盎然,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充盈整个建筑外立面,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装置……一本《新青年》开风气之先,两个渔阳里育初心火种,多处老建筑话百年风云,百位文艺大咖荟衡复文蕴。一条全长只有1690米的小马路,见历史,见当下,也把美好生活的图景“绘”进了社区居民的心里。
90后艺术家以当代山水致敬人文城市
近来,南昌路靠近茂名路的一栋变电站化身成一件“未完待续”的超大艺术作品。墙体上的涂鸦奔腾汹涌,用蓝黑色系构成了当代艺术极其先锋的表达。画作已经完成,可是作品却“未完待续”。原因几何?原来,在艺术家的视角中,除了这栋建筑,周围的一棵梧桐树也成为艺术作品的外延。待到梧桐树叶布满枝丫,大树与涂鸦相映成趣,才真正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此次特邀90后青年艺术家陈英杰在南昌路的林风眠故居周边进行现场创作,他以老街的悠久历史作为出发点,透过Z世代艺术家的视角与一房一瓦展开别开生面的对话。陈英杰的作品将山水绘画的肌理与西方笔触完美融合,藉由笔下流露的不朽山水精神,跨时空对话艺术界大师;透过当代艺术致敬人文大都市——上海,让老街焕发全新的活力,庆祝建党100周年。
南昌路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它独特的老上海气质,举凡政界名人毛泽东、陈独秀、陈其美,文艺界名流徐志摩、傅雷、巴金、林风眠等诸多人物都曾在南昌路居住生活过。他们对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和曾造就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塑造了南昌路厚重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也让南昌路成为一条不同凡响的人文名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现场看到,南昌路168号新落成了一个口袋公园,这里新种上了许多漂亮的绿植,曲径通幽间也设计了人行步道,只见几个阿姨坐在绿荫间闲聊着家常。这处口袋公园就是在本就拥挤狭小的弄堂区域间“硬挤”出的一小片绿化空间,也足见街道社区在“麻雀之地”还绿色于民,还空间于民的努力。
对街区视觉观感进行重新设计,坚持修旧如旧、视觉提升,降低沿街面围墙高度,增补墙面绿化和街角花艺造景,对南昌大楼、科学会堂等重要建筑外立面更新改造,焕新街区面貌;打造“口袋公园”等浸入式花园,形成居民、游客可漫步、可休憩的美丽街区。既保持修旧如旧,又提高视觉体验,充分发挥老建筑传承历史、传播人文、传递温度的独有价值。
打造“小、灵、活”的嵌入式街区微更新
记者在“黄浦区衡复风貌区城市更新‘十四五’规划”中看到:围绕“整旧如旧、应美尽美、立新求新”的城市更新基本愿景与基本理念,瑞金二路街道将努力通过新生活、新科技、新文艺、新业态等“四新”发展主线,总体形成“四片多元、一廊多组、两线一环、一轴多点”的街区空间布局形态。
在老建筑还原风貌中,就必须在每个建筑的细节上“较真”。仅是一面墙,就要历经六七道工序的反复推敲。比如南昌路168弄小区内的鹅卵石墙面的复原,不仅需要查阅历史资料,更是对其样式、选材、配色、工艺如何在操作中逐一复原,由专家一一评审论证。
其中,第一步就要找寻与原始墙面鹅卵石大小、颜色相仿的石子。接下来,要铲除破损的鹅卵石墙面至基层墙面。几次基层墙面粉刷、上色后,再把鹅卵石均匀地嵌在墙面上。这还没完,还需要检查墙面平整度与密实度,一遍遍微调。直到墙砖深浅、缝隙粗细与设计别无二致。
一个不起眼的空调外机架也蕴藏匠心。除了颜色、样式上尽可能低调,不破坏整体的美观;还要在机架的底部特意打一排小孔,以避免下雨机架积水,在建筑的外立面上留下水洇。
通过“小处着眼、细处入手、见缝插针”,因地制宜,治微激活,建设“小、灵、活”的嵌入式街区微更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南昌路。
绿植绿化的整体风貌匠心独运
黄浦区绿化市容局负责南昌路沿线公共绿地整体提升、行道树更换更新、花箱花卉檐口布置等工程。南昌路原有绿地都为封闭式或花坛式布置风格,植物配置相对简洁单一,本次根据南昌路的整体风格调整,设计将绿化打开,引入汀步园路,增设阅读廊架,并依据场地尺度调整廊架尺寸,爬藤植物攀援其上,投下一抹绿荫。
廊架下设琉璃书墙,引入读书活动,可放置由社区居民自发捐赠的图书,打造街口的读书角。同时沿用建筑立面红砖元素塑造不同高度的矮墙树池供市民停驻,在咫尺之中创造一抹充满人文色彩的精致阅读空间。
结合南昌路沿线咖啡小店的打造,利用外庭院或门前空间,形成了半开放式的外摆空间,丰富人行道与建筑界面之间的空间层次,围墙上檐,增加挂花,使咖啡店的店招和两侧的围墙上檐用挂花衔接,地面区域增加花箱和坐凳,将该处人行道空间加宽,打造成一处街景。
此次雁荡路风格整体调整,将原有行道树更换为樱花,选用品种“江户彼岸”和雁荡路立面红砖青瓦遥相呼应,同时结合原有花箱布置,打造出雁荡路“花街”特色风貌。
南昌路又结合道路翻新,将原有树穴盖板进行翻新重做,以“行走拾趣”为主题概念,采用图形“拼图”的设计理念,用铜制树池地刻替换树池砖,进行局部点缀,漫步过程中图形低调、间断地出现,引发市民的好奇心,进而开启一个街区可阅读的“寻宝”之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